第161章 化险为夷(1 / 2)

第一百六十一章 化险为夷

朝廷那份透着猜忌与制衡的封赏旨意,如同在滚烫的胜利之火上泼下的一盆冰水,让北疆许多浴血奋战的将领感到心寒齿冷。尤其是杨延训、王贵等立下奇功的核心将领,得到的封赏与他们的出生入死相比,显得如此轻描淡写,甚至带着刻意压制的痕迹。

“岂有此理!”杨延训第一个按捺不住,在节府大堂内便吼了出来,声震屋瓦,“老子带人在东边牵制了几万辽军,三哥(指王贵,此为军中亲近称呼)更是带人烧了耶律隆庆的粮草,断了他们的根!到头来,就这点赏赐?连个像样的实职都不给?汴梁那些老王八,是瞎了眼吗?!”

王贵虽未说话,但那双总是带着惫懒精明的眼睛里,此刻也寒光闪烁,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显然心中怒极。连沉稳的杨延浦、杨延环等人,脸上也露出了愤懑不平之色。

大堂内的气氛,一时间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沉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端坐主位,面色平静无波的杨延昭身上。

杨延昭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众将,声音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三哥,慎言。”

仅仅三个字,却让躁动的大堂瞬间安静下来。杨延训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更多不忿的话咽了回去,只是胸膛依旧剧烈起伏。

“朝廷的封赏,是陛下恩典,我等为人臣子,唯有感恩领受,岂可妄加非议?”杨延昭的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此战能胜,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非我杨延昭一人之功,亦非在座某一位之功。朝廷统筹全局,自有考量。”

他这番话,冠冕堂皇,无可指摘,但听在众将耳中,却别有一番滋味。他们跟随杨延昭日久,深知这位太师绝非迂腐愚忠之人。

杨延昭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知道,弟兄们心里憋屈,觉得功劳被埋没了,流血牺牲不值。但我要问你们,我们浴血奋战,死守边关,为的是什么?”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如同金铁交鸣:“是为了汴梁那一纸轻飘飘的封赏诰命吗?是为了那几个虚衔和些许黄白之物吗?”

“不是!”杨延昭自问自答,斩钉截铁,“我们为的是身后这万里山河,为的是千千万万的大宋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异族铁蹄蹂躏!我们为的是军人的职责,是守护家国的誓言!”

他的目光逐一扫过杨延训、王贵、杨延浦、杨延环,以及堂下所有将领:“封赏薄厚,是朝廷的事,是汴梁的事。但我们守不守得住这边关,打不打得赢来犯之敌,是我们自己的事!是我们北疆十万将士,用手中刀剑说了算的事!”

“耶律隆庆是退了,但他麾下精锐尚在,辽国根基未动!西边的李元昊,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强敌环伺,危局未解!此时此刻,我们若因区区封赏不公,便心生怨望,懈怠防务,那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才是真正对不起死去的弟兄,对不起身后万千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