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余波震荡(下)(2 / 2)

母亲的叮嘱言犹在耳,杨家满门忠烈的牌坊仿佛矗立在眼前。寇准密信中透露的朝廷复杂局势,王钦若等人的步步紧逼,耶律休哥在北方虎视眈眈……各种念头在他脑海中激烈碰撞。

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山谷中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风过的呜咽。

良久,杨延昭缓缓站起身。他的动作很慢,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走到一处稍高的土坡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黑压压的、群情激愤的将士。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弟兄们。”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你们的心意,我杨延昭,心领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知道,朝廷此举,寒了大家的心。我杨延昭自问,自执掌北疆以来,上不负国家,下不负黎民,中间,更对得起诸位弟兄的生死相托!我们两次击退耶律休哥,血战狼山,奔袭幽州,为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不是为了拥兵自重!为的是保住这北疆千里山河,为的是让身后的父母妻儿,能有一方安宁的土地!”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悲壮与决绝:“如今,朝廷疑我,要夺我兵权,召我入京。我若抗旨不遵,甚至……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固然可逞一时之快,但然后呢?北疆必将陷入内战,辽寇势必乘虚而入,这千里山河,亿万生灵,将重陷战火!我杨延昭,将成为民族的罪人!我杨家满门忠烈,亦将蒙羞千古!”

“太尉!”下方有将领哽咽呼喊。

杨延昭抬手,止住了众人的骚动,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我意已决!圣旨若到,我自当奉诏,入京述职!”

“六哥!”

“太尉!”

杨延嗣、焦赞等人急声喊道,满脸不解与焦急。

“但是!”杨延昭话锋一转,声音铿锵如铁,带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在我离任之前,北疆防务,绝不能乱!王超、赵稹,可以来接掌政务,可以来核查账目,但军队的指挥权,各级将领的任免,必须由我指定之人暂代,直至朝廷派出真正懂军事、能服众的将领来接任!此事,没有商量余地!若有人敢趁乱插手军权,乱我防务,无论他是谁,皆以叛国论处,我北疆将士,共诛之!”

他这是在为北疆争取一个平稳的过渡,也是在为自己留下最后的退路和反击的资本!

“此外,”杨延昭看向杨洪,语气森然,“在我离开期间,‘锐眼司’一切照旧,严密监控各方动向,尤其是……汴梁和辽国!若有人欲对我杨家、对北疆不利,需第一时间,通报于留守将领,并……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北疆稳定,将士安危!”

这几乎是默许了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动用非常手段!

“末将(属下)领命!”杨延光、杨洪等人明白了杨延昭的深意,齐声应诺。这是无奈之下的最优选择,既保全了忠义之名,又最大程度地保全了北疆的实力和自身的安危。

杨延昭最后看向麾下万千将士,抱拳拱手,深深一揖:“杨延昭,在此拜谢诸位弟兄多年来的生死相随!北疆……就暂时,拜托诸位了!”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走向自己的战马,背影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异常挺拔,却又带着一丝英雄末路的悲凉。

山谷中,一片寂静。无数将士看着他们统帅的背影,热泪盈眶,纷纷单膝跪地,无声地表达着他们的敬意与不舍。

幽州惊雷的余波,最终以杨延昭悲壮而克制的选择,暂时划上了一个休止符。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风暴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更加深沉和凶险的地下。北疆的未来,杨延昭的命运,乃至整个大宋的国运,都随着这道征召的旨意,驶向了更加未知的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