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草原惊变(2 / 2)

当高琼接到杨延昭的通报和会议提请时,正在核查军器监送来的、关于“震天雷”外围工序的汇报文书。他看完“锐眼司”提供的情报,脸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他虽与杨延昭有制衡之责,但更是边军统帅,深知军情紧急。

“耶律休哥竟被闲置……耶律隆庆这小子,可比他哥哥狂妄多了。”高琼放下情报,沉吟片刻,对副将道,“回复杨太保,一个时辰后,节堂军议。”

一个时辰后,定州节堂。

河北西路的主要文武官员,以及高琼带来的部分将领济济一堂。杨延昭首先将“锐眼司”获取的情报向众人做了通报。消息一出,满堂皆惊,议论纷纷。

“耶律休哥倒了?这是天佑我大宋啊!”有文官欣喜道。

“未必是福。”杨延光沉声道,“耶律隆庆年少气盛,求功心切,用兵恐怕更为激进,不可不防。”

高琼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杨延昭身上:“杨太保,依你之见,耶律隆庆若南侵,会从何处入手?我军又当如何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延昭身上。

杨延昭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持木鞭,指向辽国南京方向:“耶律隆庆欲雪前耻,必择一要害之处,以求速胜扬威。其进攻方向,无非三路。”

“东路,循耶律休哥旧路,再攻遂城、淤口寨一线。然此线经去岁血战,城防已大为加固,我军亦有防备,强攻恐难奏效,且即便攻克,亦难快速扩大战果。耶律隆庆心高气傲,未必愿拾人牙慧。”

“西路,攻雁门、代州,威胁河东。此路山险关固,利于守而不利于攻,辽军骑兵优势难以发挥。”

木鞭最终停在了沙盘的中路,指向一个关键节点——“雄州!特别是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这三关之地!”

他语气笃定:“此三关乃我朝河北门户,锁钥之地。一旦有失,辽军骑兵便可长驱直入,直逼黄河!耶律隆庆若想一举震动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必选中路,猛攻三关!而且,其初掌大权,急于立威,用兵必求迅猛,很可能会在多路佯动牵制的同时,集中精锐,猛扑一点,试图一举破关!”

这番分析,入情入理,结合了地形、战略和对手心理,让在场众人,包括高琼在内,都微微颔首。

“杨太保所言,甚合兵法。”高琼表示赞同,“既然如此,我军当加强三关防务,增派兵马,囤积粮草军械。”

“高帅明鉴。”杨延昭拱手道,“下官建议,即刻调整部署:第一,请高帅移镇雄州,总督三关防务,以震慑宵小。第二,命定州、保州、莫州等地驻军,提高战备等级,随时听调策应。第三,请朝廷速调河南、京畿禁军精锐,北上增援,以防不测。第四,请工部、军器监,全力保障三关火器、箭矢供应。”

他将总督三关防务的“重任”主动推给了高琼,既是尊重,也是策略。高琼身为朝廷派来的正牌节度使,由他坐镇最关键的方向,名正言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朝廷对他杨延昭的猜忌。而他自己,则能更灵活地掌控定州这个大本营和战略预备队。

高琼深深看了杨延昭一眼,似乎看穿了他的用意,但眼下军情紧急,也确实是目前最合理的安排。

“好!”高琼拍板,“便依杨太保之策。本帅即日便前往雄州。各军依令行事,不得有误!同时,联名上奏朝廷,陈明利害,请求援军与物资!”

军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

杨延昭走出节堂,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草原的惊变,打破了短暂的平静,也将他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与耶律隆庆的较量,或许将比与耶律休哥的对决,更加凶险和不可预测。

而朝廷的态度,援军能否及时到来,与高琼的合作能否顺畅……这一切,都将是影响战局的关键。

山雨欲来风满楼。北疆的又一场风暴,已然在天际线上,积聚起了浓重的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