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开始清晰地指向潘美一系!即便王贵之事可能还无法直接证明与潘美有关,但潘豹的诡异行径,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嫌疑。
“做得很好!”杨延昭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吩咐,“那个下人,务必保护好,但要让他感觉自然,不能打草惊蛇。继续盯紧王贵和清风观,尤其是与潘府有关的任何动向。但切记,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轻举妄动!”
“明白!”孟良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书房内,杨延昭独自一人,心潮澎湃。潜藏在幕后的黑手,终于渐渐露出了模糊的轮廓。王贵是关键的突破口,但动他,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而且要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否则很可能被反咬一口,甚至引发潘美一系的疯狂反扑。
他现在虽然有了些许名声和一支初步掌控的军队,但在朝堂的根基依旧浅薄,远无法与经营多年的潘美集团正面抗衡。
“隐忍……还需要继续隐忍……”杨延昭踱步到窗前,看着庭院中在夜色下摇曳的树影,“但要开始准备了。”
他意识到,仅仅在军中立足、积累财富还远远不够。他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一支更专业、更隐秘的力量,不仅仅用于商业打探,更要能够执行更危险、更精细的任务——监视、刺探、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清除”。
他想到了那支由他亲自挑选、正在杨洪和焦赞带领下进行着远超常规训练的亲随小队。这或许就是一个起点。他可以从中选拔最忠诚、最机敏、最可靠的人,进行特殊技能的培养。
同时,他也需要更强大的盟友。光靠杨家孤军奋战,终究势单力薄。他想到了朝堂上那位虽然官职不高,却以刚直不阿、见识不凡闻名的寇准。或许,可以寻找机会,进行一些接触。
接下来的日子,杨延昭的生活仿佛进入了某种加速状态。他白天在虎翼军营中,继续深化整训,应对来自枢密院和张都指挥使的种种掣肘,将部队牢牢抓在手中;晚上回到府中,则与杨洪、焦赞、孟良商议,一步步搭建着情报网络的雏形,并开始着手制定针对王贵和清风观的详细监控计划。
他还利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宫廷举办的文人雅集上(他因诗才——实为借用后世名篇——和军功也被邀请),与寇准有过一次短暂的交谈。他并未表露任何招揽或结盟之意,只是就边关局势和治国之道,发表了一些与主流稍显不同、更注重实务的见解,引起了寇准的注意和深思。这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切都像是在冰面下暗流涌动。表面上,杨延昭依旧是那个风光无限的年轻将领,应对着官场的明枪暗箭,操练着麾下的兵马。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场针对背后阴谋的无声战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他就像是一个耐心的猎人,在丛林中布下了第一个陷阱,静静地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的那一刻。他知道,这场潜流下的较量,其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一步踏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找到了方向,并且开始积蓄力量。历史的阴影依旧浓重,但一缕微光,已然在他手中点燃。他坚信,只要步步为营,终有一日,他能将这潜藏的毒瘤连根拔起,为杨家,也为自己,扫清这来自背后的致命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