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经济基石(2 / 2)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语气更加恳切:“母亲,孩儿深知钱财乃阿堵物,我杨家满门忠烈,不屑为之。然则,如今之势,若无钱财,如何能厚待那些为我杨家流血的将士遗孤?如何能置备精良器械,让父亲和兄长们在战场上多一分胜算?如何能……在这汴京城中,维系必要的人情往来,打点各方,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他最后几句话,隐隐点出了潘杨之隙和潜在的阴谋,说到了佘太君的心坎上。她掌管杨家内务多年,岂会不知银钱的重要性?只是囿于将门身份和清誉,许多事不便亲自出手罢了。

佘太君久久凝视着儿子,目光锐利,仿佛要看到他心底去。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铜壶滴漏规律的滴水声。

良久,佘太君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你这些想法,看似钻营,细想之下,却也不无道理。尤其是最后一点……”她没有明说,但母子二人心照不宣。“只是,昭儿,你要明白,与商贾合作,组建商队,其中分寸拿捏,至关重要。一旦把握不当,沾染过深,或被有心人利用,参我杨家一个‘与民争利’、‘结交商贾、图谋不轨’的罪名,便是灭顶之灾。”

“孩儿明白!”杨延昭肃然道,“所以此事必须隐秘,最好由完全可靠的外围人员出面,府中只幕后掌控,绝不直接沾手。所得利润,大部分用于抚恤、练兵及府中用度,小部分……可用于经营必要的人情消息。一切以稳妥为上,绝不行险。”

佘太君沉吟再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最终,她仿佛下定了决心,抬眼看着杨延昭:“就依你。此事,便由你牵头负责。人选、渠道,你自行斟酌选定,但每一步动向,必须随时报我知晓,不得擅自行动。府中资源,你可酌情调用。”

“是!多谢母亲信任!”杨延昭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郑重应下。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获得了开辟财源的许可,更是母亲将一部分家族的实际权柄,交到了他的手上。这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离开佘太君的院子,杨延昭立刻找来孟良。孟良在市井中关系最广,三教九流认识的人多。

“孟良,交给你一个要紧差事。”杨延昭神色严肃,“你暗中留意,汴京城中,有哪些商号信誉良好,背景相对干净,尤其是有与边贸相关经验的。另外,看看有没有那种为人机敏、懂得变通、又重信义的落魄商人或牙人,可以为我们所用。记住,要暗中进行,切勿走漏风声。”

孟良虽不明所以,但见杨延昭如此郑重,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公子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保证办得妥妥帖帖,神不知鬼不觉!”

看着孟良领命而去的背影,杨延昭深吸一口气。

经济的基石,必须尽快奠定。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杨府的财政危机,更是为了他未来所有的计划——练兵、情报、技术革新、乃至在朝堂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提供最根本的物质保障。

这条隐藏在幕后的商路,或许不会记录在青史之中,但它却可能成为支撑起杨家将未来命运的另一根重要支柱。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条无形的脉络,正从天波杨府悄然延伸出去,即将汇入大宋乃至辽国那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血液之中。而这股力量,将在他手中,化为守护家族、撬动时局的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