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杨石(2 / 2)

“喏!”天一肃然领命。

李承乾最后看了一眼床上激动得难以自持的杨石,转身走出耳房。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身上,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威严的影子。他的眼神望向长安城的方向,冰冷而锐利。

一场针对佛门腐败的风暴,将由这个名叫杨石的普通佃户的血泪控诉,作为第一道惊雷,在长安上空炸响。佛门之劫,开始了。

终南山,青羊宫。

丹房内,药香混合着硫磺与朱砂的独特气息弥漫。巨大的青铜丹炉下,地火熊熊,将炉壁烧得通红,映照着两位道袍老者的脸。正是大唐道门领袖,袁天罡与李淳风。

与丹炉的炽热形成对比的,是两人脸上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刻意压制的激动。案几上摊开的几份《长安时代》和《关中杂事》,头版头条无不是触目惊心的报道:

“灵隐血泪!佃户控诉恶僧慧明强占民田,逼死人命,掳掠民女!”

“佛门净土藏污纳垢?多地寺庙被曝勾结地痞,欺压乡里!”

“高僧还是恶霸?长安府尹下令彻查灵隐寺,慧明等数僧已下狱待审!”

“儒家大儒发声:佛门坐拥特权,不事生产,鱼肉百姓,实乃国蠹!”

“师兄,你看到了吗?这风向,变了!彻底变了!”李淳风指着报纸,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素来清癯的脸上泛着红光,“佛门这次,可是真真踢到铁板上了!谁能想到,一个走投无路的佃户,竟能搅动如此风云?”

袁天罡捋着长须,眼神深邃,看似平静,但微微上翘的嘴角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淳风,稍安勿躁。此乃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之果。灵隐寺慧明之流,行事乖张,跋扈乡里,早已是积怨甚深。恰逢太子殿下微服出巡,撞破此事,又借这‘报纸’之利,将其罪恶公之于众。舆论汹汹,如烈火烹油,佛门根基,已然动摇。”他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这,正是我道门千载难逢之机!”

“不错!”李淳风重重点头,“佛门自前朝以来,势力膨胀过速,占田夺产,广纳信徒,不缴赋税,俨然国中之国。其教义又与我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之旨多有相悖。如今他们自食恶果,陷入这‘藏污纳垢’、‘勾结地痞’的舆论泥潭,正是我道门弘扬教义、重振声威之时!”

袁天罡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终南山云雾缭绕的峰峦,声音低沉了几分:“然,越是此时,越需谨慎。佛门底蕴深厚,信徒众多,盘根错节。其高层绝非庸碌之辈,此刻必然在全力反扑,或欲行断尾求生之举,或会反咬一口。我们切不可得意忘形,授人以柄。”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淳风:“当务之急有三:其一,约束门下弟子,谨言慎行,务必持身以正,万不可在此刻被佛门抓住任何把柄,污我道家清誉。其二,趁此良机,加大讲经说法力度,尤其在各州府治所,宣扬我道家导人向善、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教义,与佛门此刻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其三……”他压低了声音,“密切关注朝廷动向。此次风波,背后推手不言而喻。太子殿下借力打力,手段高明。我们需顺势而为,不可逆势强求,更不可让陛下和太子觉得,我道门有趁火打劫、欲取而代之的野心。记住,我们是要复兴,不是要取代,更不是要成为下一个‘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