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拼音?(1 / 2)

李治也展示着:“阿娘,阿兄说用这些符号,就能知道字怎么念,学认字更快。”

长孙皇后好奇地接过纸片,看着上面那些从未见过的、线条流畅的符号:“承乾,这是…?”

李承乾坐直了些,解释道:“回母后,这是儿臣养伤时琢磨出来的一种…注音之法。儿臣称之为‘拼音’。用这些简单的符号,分别代表我们说话发音中的声母和韵母,两者相拼,就能得出一个字的读音。比如‘李’字,声母是‘l’,韵母是‘i’,拼起来就是‘li’。”他详细解释了一下原理,并示范了几个字的拼读。

长孙皇后何等聪慧,她拿起纸片,看着李承乾标注的“长”(ch-a-ng)、“孙”(s-u-n)、“皇”(h-u-a-ng)、“后”(h-o-u),试着按照儿子的方法去拼读,虽然有些生疏,但竟真的能大致读出自己的称谓!她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这…这…”她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承乾,此法…此法简直神妙!若以此法启蒙孩童,或教导异域之人学习我华夏语言,岂非事半功倍?省去了多少死记硬背字形之苦!”作为母亲和教育者,她立刻看到了拼音在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方面划时代的意义。

“母后明鉴。”李承乾微笑道,“儿臣正是此意。尤其是我大唐疆域辽阔,方言众多,若能以此统一字音标准,对于政令畅通、教化四方、乃至凝聚民心,都大有裨益。且此法简单易学,符号仅有数十个,远少于汉字之繁。”

长孙皇后爱不释手地翻看着那些拼音纸片,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她立刻吩咐宫人:“快!去请陛下过来!就说太子有要事相商,关乎我大唐文教根基!”

不多时,李世民匆匆赶来。他脸上还带着处理朝政后的些许疲惫,但当长孙皇后激动地将拼音之法展示给他看,并让李治、兕子当场用拼音读出几个字时,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同样迸射出锐利而惊喜的光芒!

他仔细听着李承乾的讲解,亲自尝试拼读,感受着这种化繁为简的奇妙。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的伟大功绩,但统一字音、降低学习门槛,这将是另一项泽被后世、功在千秋的伟业!它能极大地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巩固朝廷的统治基础,促进民族融合,甚至为将来可能的科举扩招、选拔更多寒门人才铺平道路!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了三个好字,用力拍了一下李承乾未受伤的肩膀,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充满了振奋,“承乾!此乃社稷神器!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你养伤之际,竟能为国思虑至此,朕心甚慰!”

他当即下令:“着令弘文馆、国子监博士,会同太子,即刻完善此‘拼音’之法,制定标准,编写启蒙教材!先在宫中、东宫试行,随后逐步推广至官学、乃至天下州县!此事务必办好!”

看着父亲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和母亲欣慰的笑容,听着弟弟妹妹咿咿呀呀拼读的稚嫩声音,李承乾胸口的疼痛似乎都减轻了不少。推广拼音,传播知识,这是他能为这个时代,为这个接纳了他的“家”,所做的一点微小却可能影响深远的改变。这比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满足。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殿内充满了希望的气息。伤痛犹在,但一颗种子,已经悄然播下。

时光在汤药和静养中悄然流逝,窗外的梧桐叶由翠绿渐渐染上金黄。李承乾的伤势在太医的精心调理和年轻体魄的支撑下,恢复得比预期要快。断裂的肋骨虽未完全愈合,但疼痛已大为减轻,肺部淤血也基本化开,至少能在宫人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上几步,或者在躺椅上坐得更久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