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此诗…此诗…”
“神作!真乃神作啊!”
“将进酒,杯莫停!与尔同销万古愁!何等气魄!何等豪迈!”
“此诗只应天上有!高明兄真乃谪仙人也!”
“快!快拿纸笔来!记下来!一字不落!”
整个二楼彻底沸腾了!所有人都涌了过来,争相目睹墙上的墨宝,狂热地抄录着诗句,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崇拜与震撼!
李承乾却在这极致的喧嚣与狂热中,恢复了平静。胸中的块垒随着这酣畅淋漓的吟诵宣泄一空,只余下淡淡的酒意和一丝疲惫。他整了整衣袍,对还在震惊失语中的郑昭等人微微颔首,又看了一眼墙壁上墨迹淋漓的惊世之作,对王林淡淡说了一句:“走吧。”
然后,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在无数道炽热目光的注视下,他带着王林,分开激动的人群,从容不迫地走下了楼梯,身影消失在“醉长安”喧嚣的门口。
留下身后,一楼的喧闹依旧,二楼的疯狂抄录与激烈讨论,以及那首注定要名动天下、成为“醉长安”镇店之宝的《将进酒》,在酒香墨香中,熠熠生辉。一场市井酒肆的偶遇,因一首横空出世的诗篇,被永远地载入了长安的文坛传奇。而那位神秘的“高明”公子,也成为了长安城最令人神往和猜测的传说。
孔颖达的府邸位于崇仁坊,虽非极尽奢华,却处处透着书香门第的厚重与清雅。庭院深深,古木参天,回廊下悬挂着竹简和帛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旧纸的气息。这里是当世儒学泰斗的居所,也是无数士子心中的圣地。
李承乾今日是以太子身份,正式来访。他身着储君常服,气度沉凝,在孔颖达的书房内相对而坐。书案上堆满了经卷典籍,墙壁上悬挂着孔圣人的画像。
“孔师,”李承乾恭敬地开口,将一份精心准备的奏疏草稿推至孔颖达面前,“学生近日有一构想,思虑良久,欲与孔师商议,恳请孔师斧正。”
孔颖达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他拿起奏疏,戴上水晶叆叇,仔细阅读。奏疏的标题赫然是:《请设“文渊报”疏》。内容详尽阐述了李承乾欲创办一份面向天下士人、以推广教化、传播知识、沟通舆情为宗旨的定期刊物——报纸。
“报纸?”孔颖达微微蹙眉,这个名词对他而言有些陌生,但结合奏疏内容,他很快理解了其意,“殿下之意,是仿效朝廷邸报,但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元,定期刊行,售予士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