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序(2 / 2)

“贞观九年,暮春之初,会于曲江池畔之兰香水榭,修禊事也。群贤少长,毕至于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曲江胜景,更将兰亭雅集的意境信手拈来,融入其中,气象宏大,意境高远!字字珠玑,句句锦绣!水榭内原本的议论声、私语声渐渐消失,只剩下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以及众人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当李承乾写下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并落款“高明”二字时,整个水榭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磅礴的文气、深邃的哲思和那力透纸背的书法所震撼!这篇序文,何止是记录今日诗会?它简直如同穿越时空,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遥相呼应,却又自成一格,气象万千!

“好!好!好!”沉寂片刻后,那位主持诗会的丫鬟少女第一个激动地拍案叫绝,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艳,“此序文采斐然,立意高远,直追先贤!当为今日魁首!不,当为长安文坛近年难得之佳作!”

“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啊!”“字字珠玑,句句锦绣!”“林兄…不,高明兄!大才!真乃大才!”“此文一出,我等今日之诗作,皆成瓦砾矣!”“高明…高明兄!请受我等一拜!”

惊叹声、赞誉声如同潮水般爆发出来,瞬间淹没了整个水榭!所有人都围拢过来,争相目睹这篇惊世之作,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狂热与崇拜。郑昭更是激动得脸色通红,与有荣焉。

李承乾却只是淡然一笑,仿佛刚才写下的只是一篇寻常文字。他放下笔,对那同样激动不已的丫鬟少女微微颔首:“拙作已成,权当助兴。家中弟妹年幼,不便久留,就此告辞。”

说罢,他不顾众人的热情挽留和追问,一手牵起李治,一手抱起还在懵懂骄傲中的兕子,在王林的护持下,分开拥挤的人群,从容不迫地向外走去。那挺拔的背影在水榭门口洒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洒脱不羁。

“高明兄留步!”“敢问高明兄府上何处?”“…”

任凭身后呼声如潮,李承乾头也未回,带着弟妹,飘然而去,只留下水榭内依旧沸腾的惊叹与议论,以及那篇墨迹未干、注定要震动长安文坛的序文,静静地躺在长案之上。一场本以“清流”为主的诗会,因一位稚子的无心推荐和一位神秘“高明”的惊世才情,彻底改变了走向,成为了日后长安城津津乐道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