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冲锋(1 / 2)

朝阳初升,将河面的薄雾染成淡金色。八十八军前沿阵地上,士兵们正抓紧时间修复昨夜激战中被破坏的工事。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硝烟和淡淡的血腥味。

何志远在周卫国、李振邦的陪同下,巡视133师398团一营的阵地。营长孙德胜头上缠着新换的绷带,左臂用夹板固定,但精神抖擞地汇报:

\"军座,昨夜打退了鬼子三次冲锋,毙敌二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五挺!\"孙德胜指着阵地前密密麻麻的弹坑,\"就是鬼子的炮火太猛,三连的防炮洞塌了一半,伤了十几个弟兄。\"

何志远蹲下身,仔细查看一个被150毫米重炮直接命中的机枪工事。钢筋混凝土的顶盖被掀开,扭曲的钢筋裸露在外,沙袋被震得四处飞散。

\"伤亡情况如何?\"何志远沉声问。

\"报告军座!\"一个满脸烟尘的年轻连长跑过来立正,\"机枪班...全班殉国。但他们在工事塌陷前,打光了所有子弹,至少撂倒了三十多个鬼子!\"

何志远沉默片刻,拍了拍年轻连长的肩膀:\"都是好样的。告诉弟兄们,工事要加固,特别是顶盖要加厚,底下要挖深。鬼子的炮火只会越来越猛。\"

\"是!我们正在挖反斜面工事,用圆木和铁轨加固!\"

巡视到二连阵地时,何志远注意到士兵们正在用一种新式工具快速挖掘战壕。工兵连长解释道:\"军座,这是刚送来的美式工兵铲,比我们的老铁锹好用多了,挖土速度快一倍!\"

何志远点点头。这是他昨夜通过系统兑换的5000把工兵铲,以\"南洋华侨捐赠\"的名义送抵前线。

上午八时,军部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

长条桌旁坐满了师旅主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连日激战的疲惫,但眼神坚定。

周卫国首先通报战况:\"过去24小时,我军击退日军团级规模进攻两次,连级规模进攻五次。毙伤日军约八百人,击毁坦克三辆。但我军伤亡也达三百余人,弹药消耗巨大。\"

炮兵旅旅长赵承绶忧心忡忡:\"军座,最严重的是重炮炮弹库存不足。150毫米榴弹炮炮弹只剩八百发,105毫米炮弹也只有两千发。按现在的消耗速度,最多支撑三天。\"

\"后勤补给线什么时候能通?\"何志远问。

辎重旅旅长洪学智起身:\"报告军座!通往保定的公路被日军飞机炸毁三段,工兵正在抢修,最快也要明天才能恢复运输。我已经组织民工用骡马队从小路运送弹药,但运量有限。\"

\"不能等!\"何志远斩钉截铁,\"李副军长,你亲自带工兵营去抢修公路!周参谋长,联系空军,请求战斗机护航运输车队!赵旅长,炮弹要省着用,没有我的命令,重炮不准轻易开火!\"

\"是!\"众人齐声应答。

会议转向战术讨论。122师师长张汉卿提出:\"军座,我发现鬼子最近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搞人海冲锋,而是先用小股部队试探,找到弱点后,集中炮火覆盖,再以坦克引导步兵突击。\"

\"没错。\"133师师长接口,\"他们还专门打我们的指挥所和炮兵观察哨。昨天师部差点被鬼子一支渗透小队端了。\"

何志远沉思片刻:\"这是日军在学习我们的战术。传令各部队:第一,指挥所要频繁转移,重要设施要深埋地下;第二,前线阵地要形成交叉火力,一点被破,相邻阵地要能立即支援;第三,组织狙击小组,专门猎杀日军军官和炮兵观察员;第四,装甲旅要作为机动预备队,随时准备反冲击。\"

他走到沙盘前,详细讲解了\"弹性防御\"的要点:\"我们要把阵地变成一块海绵,鬼子打进来容易,想出去难。各阵地之间要有秘密交通壕连接,预备队要能快速机动。\"

会议持续两小时,对每个阵地的防御方案都进行了细化。何志远特别强调:\"告诉弟兄们,我们多挖一锹土,多备一颗子弹,战场上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