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北平的天空阴沉得如同浸透了水的棉絮,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永定河前线弥漫着大战将至的死亡气息,连日的宁静比枪炮声更令人心悸。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何志远面前摊开着情报部门刚刚破译的日军电文碎片和侦察兵冒死送回的手绘草图,上面的信息触目惊心:“新式战车”、“关东军战车联队”、“天津港卸载”。
“基本可以确定了。”参谋长周卫国声音干涩,“日军从关东军调来了精锐的战车部队,装备的很可能是我军从未遭遇过的重型或中型战车。结合之前第七师团投入的九七式,鬼子的装甲力量正在急剧增强。”
何志远的手指在地图上天津至北平的路径上重重划过,眼神冷冽如冰:“板垣和铃木吃了大亏,这是要把家底都搬出来了。想用钢铁洪流,一口吞掉我们。”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指挥部里所有高级将领,“诸位,我们即将面对的,可能是抗战以来最严峻的装甲突击。永定河防线,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上午九时,紧急军事会议在加固的地下掩体内召开。 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何志远开门见山,将情报通报给各师旅主官。
“军座,”122师师长张汉卿首先发言,眉头紧锁,“如果鬼子真的调来更厉害的战车,我们现有的37战防炮恐怕力有不逮。龙凤山和永定河大桥这些关键节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反坦克火力!”
“光加强火力不够,”新任装甲旅旅长(原旅长徐庭瑶在上一场反击战中负伤)赵铁鹰接口道,他曾在德国留学专攻装甲战术,“还需要改变战术。被动防御只会被逐个击破。我建议,组建机动反坦克小组,配备大口径战防枪和集束手榴弹,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和近战。”
133师师长刘振华则担忧后勤:“反坦克武器和弹药消耗巨大,特别是大口径炮弹和特种子弹,我们的库存和补给线能支撑多久?”
问题一个个抛出,核心都指向了如何应对日军即将到来的装甲优势。何志远冷静地听着,等众人发言完毕,他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沙盘前。
“诸位所虑,皆切中要害。”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日军有钢铁,我们就有粉碎钢铁的意志和手段!从现在起,全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执行‘铁壁’防御计划!”
他拿起指挥棒,开始详细部署:
“第一,构建梯次纵深反坦克体系。”
“以永定河为天然屏障,在河岸及滩头大量布设反坦克地雷和诡雷,设置反坦克壕及钢筋混凝土障碍物。第一道防线,由各师属37毫米战防炮连构成,力求在远距离迟滞和削弱敌坦克。”
“第二道防线,由军直属加强反坦克营负责!”何志远的目光看向一位沉默寡言却眼神锐利的中年军官——反坦克营营长周卫国(与参谋长同名,系统安排的技术专家),“周营长!”
“到!”周卫国起立。
“你营立即换装我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德制paK 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何志远此言一出,满座皆惊!paK 38是德军现役主力反坦克炮,威力远超37炮,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击穿日军现有任何坦克的装甲!
“此外,配属给你营20毫米 Fk 38 高射炮(可平射打装甲目标)和28毫米 spzb 41 锥膛炮(使用钨芯弹,穿甲能力极强)!你的任务,是在关键路口和预设阵地,构成火力陷阱,务必将来犯之敌主力坦克予以歼灭!”
“是!保证不让一辆鬼子坦克突破我的防线!”周营长激动地领命,他知道这些武器意味着什么。
“第二,强化步兵近战反坦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