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补充团的事情,何志远信步走出指挥部院子。他需要透透气,也需要亲眼看看部队的真实状况。他没有乘车,只带了陈明和两名卫士,沿着通往永定河方向的交通壕慢慢走去。
战壕里,士兵们看到军座走来,纷纷起身敬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一丝激动。何志远一一还礼,不时停下来,拍拍士兵的肩膀,问问是哪里人,入伍多久了,伙食怎么样。没有高高在上的训话,只有长辈般的关怀。在一个机枪掩体里,他看到几个士兵正围着一口小铁锅,煮着混了野菜的糊糊,便蹲下身,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点点头:“味道不错,就是盐少了点。告诉炊事班,多放点盐,弟兄们流汗多,缺盐没力气。”
“是!谢谢军座!”士兵们受宠若惊,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这种看似琐碎的巡视,却极大地拉近了统帅与士兵的距离,无声地凝聚着军心。
当何志远走到靠近嵩祝寺野战医院的一处岔路口时,他犹豫了一下,对陈明说:“你们在这里等我,我进去看看伤员。” 他知道,那个身影很可能就在里面忙碌着。
医院里比指挥部更加忙碌和压抑。消毒水的气味浓烈刺鼻,夹杂着伤员的呻吟和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何志远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走向重伤员病房区域。在门口,他恰好看到苏青瑶正和一名医生低声交谈着,手里拿着病历本,眉头微蹙,显然是在讨论某个伤员的病情。她白色的护士服上沾着点点血迹和药渍,额前的发丝被汗水浸湿,贴在光洁的皮肤上,脸上带着极度疲惫后的苍白,但眼神却依然专注而坚定。
何志远没有立刻上前,只是静静地站在走廊阴影处看着她。直到那名医生离开,苏青瑶才松了口气,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一转身,才发现了不远处的何志远。她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关切,快步走了过来。
“军座?您……您怎么来了?”她的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
“来看看伤员,也……顺便看看。”何志远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心中一阵抽痛,“你看起来累坏了,要注意休息。”
“我没事。”苏青瑶摇摇头,努力挤出一丝微笑,“刚做完一台手术,伤员情况稳定了。倒是您,军座,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又没休息?” 她的目光落在他手臂昨天包扎的地方,“伤口……换药了吗?”
“换了,没事。”何志远轻声回答,看着她眼底浓重的黑眼圈,忍不住道,“这里太辛苦,要不……我让人调你去相对轻松点的后方医院?”
苏青瑶闻言,却坚定地摇了摇头,眼神清澈地看着他:“不,军座。这里更需要我。前线的弟兄们在那里拼命,我怎么能躲在后面?我能多救一个人,就能多给前线保留一份力量。” 她的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何志远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和敬意。在这个女孩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如此坚强和勇敢的心。他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好。那……你多保重。有什么困难,直接找陈明,或者告诉我。”
“嗯。”苏青瑶低下头,轻声应道,耳根微微泛红。短暂的沉默后,她像是想起什么,从护士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塞到何志远手里,“这是……几块冰糖,您……泡茶的时候放一点,能补充体力。” 说完,不等何志远回应,便转身快步走向了病房,背影显得有些仓促。
何志远握着那带着她体温的小纸包,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战火纷飞中,这点滴的关怀,如同荒漠中的甘泉,珍贵得让人心颤。他深吸一口气,将纸包小心收好,转身离开了医院。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包括保护这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人们。
当他回到指挥部时,夜色已然降临。 周卫国迎上来,递上一份刚收到的电文,脸色凝重:“军座,南京急电。日军大本营已正式向华北增派关东军飞行第六十战队(装备新型战机),并紧急调运了240毫米重型榴弹炮部队。委座判断,日军即将发动空前规模的进攻,令我部务必做好万全准备,死守平津,以待国际局势变化。”
何志远看完电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该来的,总会来的。” 他走到观测口前,望着远方日军阵地星星点点的灯火,目光冰冷而锐利。系统的界面在他意识中悄然浮现,积分栏上的数字,将是他应对这场风暴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