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的话在主控室里悬着,没人接。
陈默盯着星图上那几颗依旧沉默的灰点,手指在钢笔上轻轻滑过。笔身微凉,他能感觉到里面残留的一丝能量波动。星轨没有出声,但意识已经连通,数据流安静地铺展在他脑海深处。
“他们想拖延。”他说,“那就不能让他们等。”
李维抬起手,在终端上快速输入一串指令。机械键盘发出轻微的敲击声,屏幕上的监控界面切换成行为分析模型。他右眼的颜色开始变化,从灰蓝向琥珀过渡,像是某种信号正在加载。
“猎户座δ的数据出来了。”他说,“七小时模拟运行,全部闭环验证,没联网,也没调用外部接口。”
“可信。”林小满点头,“至少现在是。”
“那就先动起来。”陈默站起身,走到全息投影前,手指划过织女星团和深空之眼的位置,“口头支持没用,得让他们手上握着东西,才敢真站出来。”
林小满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又戴上。“第二批技术包可以准备。这次不是基础算法,得有点实际价值,但也不能碰核心。”
“护盾谐振。”陈默说,“民用电网优化也可以给一点。让他们知道我们愿意共享成果。”
“问题是怎么控制。”李维停下打字,“上次的伪装层只能防监听,防不了内部拆解。万一有人把代码翻出来,看到符文结构……”
“那就让人看。”陈默打断,“但只让看表层。”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星轨。几秒后,一段新的协议框架成型。这不是完整的魔法驱动系统,而是剥离了高维运算模块的简化版,像是一台发动机去掉控制系统后的外壳。外人能看见运转逻辑,却无法还原动力来源。
“加追踪符文。”他说,“不显式记录,而是通过调用频率反推使用路径。一旦被逆向解析,自动锁死并标记源头。”
林小满已经在画架构图。她的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一层层封装模块逐个生成。A类用于能源调度,b类适配舰队防御,c类则是空白模板,专门发给那些态度不明的节点。
“每一份都嵌认证标识。”她说,“改动一次,就留一次痕迹。”
李维接过数据包,导入监测系统。他在后台架设了一个独立沙箱环境,所有接收方的行为都将被记录:什么时候打开,修改了几行代码,是否尝试导出到其他平台。
“我做个评分模型。”他说,“调用频次、部署速度、修改深度——三个维度加权计算。超过阈值就标红。”
“不只是看动作。”陈默补充,“还要看时机。”
他调出天鹰座γ的时间线。对方在过去十二小时没有任何回应,但在三十小时前突然升级了边境护盾系统。
“如果他们是被迫切断联系,那技术应该闲置。如果立刻投入使用,说明早有准备。”他说,“我们要盯的就是这种‘突然激活’。”
李维点头,开始编写规则引擎。系统会自动识别两类异常:一类是快速拆解但无应用记录,极可能是转交第三方;另一类是长期搁置后突然调用,大概率是受到外部压力才启用。
“动态信任评估。”林小满看着屏幕上的权重分配表,“比单纯看信号来往更准。”
“下一步。”陈默转身面对两人,“不能只等他们选边。”
“你是说主动施压?”李维问。
“不是压。”陈默摇头,“是引。”
他下令启动“双轨响应”。明线上,向织女星团和深空之眼发出联合测试邀请,内容是跨星域能量共振传输实验——这是他们之前提过的项目,具备高度合作象征意义。
暗线则由李维操控一组无人探测器,在木星轨道外侧释放虚假高能信号。信号特征模拟新型武器充能过程,持续时间短,强度递增,足以引起周边文明警觉。
“目的不是吓人。”陈默说,“是逼他们做选择。参与测试,等于公开表态;回避,则说明还在观望。”
林小满立即着手封装第三批技术包。她将护盾谐振算法做了轻量化处理,去除了与魔法阵列直接耦合的部分,只保留可解释的物理模型。每一个参数都经过星轨校验,确保不会泄露本质逻辑。
“签名也换了。”她低声说,“用新密钥链,旧通道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