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跳。”
李维看着那层微微起伏的光膜。不是机械式的开关,而是有节奏的扩张与收缩,像呼吸。
“我们给它装了心跳。”他说。
陈默没笑,但眼神沉了下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八百公里的覆盖范围连一个国家都保护不了,更别说整个地球。而且四小时的持续时间太短,无法应对长期威胁。
“能耗太高。”他调出能源消耗报表,“以当前效率,全网运行一次需要消耗相当于一座核电站三天的发电量。”
“必须优化。”林小满重新戴上眼镜,回到终端前,“我调整符文节点的几何布局,让它们和地磁极形成天然耦合,减少能量损耗。”
李维同步编写自动化调控程序。他设计了一套动态响应机制,护盾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强度。平时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只有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时才会全功率启动。
“还能再降负荷。”陈默站在控制台前,目光落在月球轨道模型上,“我们忘了最大的天然能源——潮汐引力。”
两人同时抬头。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本身就是一种稳定的能量源。”陈默说,“如果我们能在护盾系统中引入谐频共振,利用潮汐力辅助驱动魔法阵列,就能大幅降低引擎负担。”
林小满立刻开始计算。她将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速度、地磁波动频率全部纳入模型,寻找最佳共振点。李维则负责将这一机制嵌入控制程序,确保护盾能在特定时间窗口自动捕获引力能量。
八小时后,第二轮测试开始。
十二个基站全部接入系统,魔法引擎以百分之三十功率运行。符文阵列按照新结构排列,每一处节点都与地磁线对齐。潮汐共振模块在整点时刻启动,短暂激活辅助供能。
能量传输开始。
这一次,没有报警,没有波动。十二组数据平稳上升,在主屏上汇成一圈完整的光带。
“覆盖半径达到预定值的百分之八十九。”李维读出结果,“响应延迟低于零点零三秒。”
林小满盯着最后一行日志:【全球护盾网络稳定运行,初始覆盖率89.3%】
“成了。”她说。
陈默走到投影前。地球模型被一层淡金色的光膜包裹,像一层看不见的皮肤。它不刺眼,也不张扬,只是静静地存在着,随着某种内在节奏微微起伏。
他知道,这道屏障不能挡住一切。它拦不住思想的渗透,也防不了内部的背叛。但它标志着一件事——人类不再只是被动等待被发现的文明。
他们开始学会守护。
“护盾进入72小时连续监测期。”李维关闭手动控制界面,转入自动运行模式,“我会盯着数据流,一旦发现异常就切断外联。”
林小满保存最后一组参数,准备返回隔壁实验室检查防护服的兼容性测试。她刚走到门边,突然停下。
“等等。”
她转身回来,指着主屏上的一处细节。“护盾场的边缘……有点抖。”
三人同时看向投影。
在光膜最外围,靠近北极圈的位置,有一小段区域出现了极其细微的波动。幅度很小,如果不是长时间观察几乎无法察觉。
“不是系统问题。”李维调出该区域的独立监控,“是外部干扰。”
陈默走近屏幕。那不是随机噪声,也不是设备故障。那是一种有规律的试探,像手指轻轻敲打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