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点头,跟着他的引导调整呼吸。每一次呼气,都释放一波能量;每一次吸气,都暂停输出。这种同步方式极大降低了系统压力。
相位偏转盾的能量槽开始回升。从百分之八十二,升到百分之八十五、九十、九十四……最终停在百分之九十七。
“稳定了。”李维盯着读数,“护盾预热时间缩短到零点二八秒,误差允许范围内。”
陈默收回手,抹掉额角的汗。这种双人协同消耗不小,尤其是要维持意识与星轨的深度连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葡萄糖含片放进嘴里,等了几秒才开口。
“最后一个,意识同步芯片。”
那枚芯片还躺在减震背包里,表面覆盖着隐形涂层。它是最危险的一件装备,因为可以直接接入神经系统,一旦失控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李维戴上防护手套,小心取出芯片。它的接口形状特殊,无法直接连入现有设备。必须重新设计驱动协议。
“我需要底层权限。”他说。
陈默点头,将钢笔插入主控终端的最高级接口。星轨开启十一维解析模式,开始拆解芯片的原始代码。这不是简单的程序逆向,而是从信息本质层面还原其构造逻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主入口方向的红点已经推进到三百米。高空单位依旧静止,但能量读数略有上升,说明Ep模块正在预热。
“还有多久?”林小满问。
“五分钟内完成。”陈默说。
李维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他剥离了原有系统的冗余层,只保留核心指令集。然后引入星轨生成的预测算法,让系统能在收到攻击信号的瞬间做出反应。
“以前是等命令。”他说,“现在是猜命令。”
陈默补充:“不只是猜,是要提前半秒行动。”
这就要求整个控制系统必须达到毫秒级响应。目前平均延迟是八十毫秒,远远不够。
“压缩驱动层。”陈默下令。
李维照做。他关闭所有非必要服务,把运算资源集中到AI决策模块。同时加入魔法感知数据流,让系统不仅能处理电子信号,还能捕捉微弱的能量变化。
第一轮测试开始。
相位偏转盾启闭响应时间:三十七毫秒。
第二轮,优化缓冲机制。
响应时间:十九毫秒。
第三轮,加入动态预判模型。
响应时间:九点三毫秒。
“成了。”李维抬头,“当前系统最优纪录。”
陈默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三件武器的状态栏全部亮起绿色。引力扭曲发射器充能完毕,相位偏转盾进入待激活状态,意识同步芯片完成初始化,随时可以接入。
他拔出钢笔,握在手中。
林小满靠在椅背上,左手绷带又渗出血迹。她没力气再去包扎,只是轻轻碰了下陈默的胳膊。
“我们能赢。”她说。
李维合上终端盖子,机械键盘收进背包。他的瞳孔颜色慢慢恢复正常,但眼神依旧锐利。
监控画面中,主入口的红点距离基地只剩两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