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持续了近一分钟,最后陈默把那张写满公式的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转身离开。林小满紧随其后,脚步急促。
回到主控室,他们立即接入监控系统。三十七分钟后,一名穿着清洁工制服的男人走进休息区,目光直奔垃圾桶。他迅速展开纸团,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动作干净利落,全程不超过十秒。
几乎在同一时刻,李维的语音切入耳麦:“信号变了。”
屏幕上,原本每小时一次的加密通信记录突然密集起来。十五分钟内,同一Ip地址向外发送了四次简短数据包,频率提升四倍。
“他们在验证。”陈默盯着热力图,“这份假资料已经被当作优先情报处理。”
“而且他们信了。”林小满补充,“如果只是例行巡查,不会这么紧张。”
陈默手指轻敲桌面,目光落在李维传来的终端日志上。那个被渗透的手机设备显示,使用者代号为“鸦眼”,所属频道名为“北境哨线”,最后一次任务标记为“获取原型机能源架构”。
“不是个人行为。”他说,“这是一个组织。”
李维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已经锁定了三个关联设备,分布在城东和郊区。他们的中转服务器位于境外,但跳板机设在国内,估计是通过商业代理伪装流量。我可以继续深挖,但需要一点时间。”
“不用急。”陈默摇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里。贸然切断链路,反而会惊动主巢。”
他调出实验室周边地图,将两次侦察行动的时间、路径、停留点全部标注。星轨自动进行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对方活动集中在每日17:20至17:35之间,且始终避开人流高峰和巡逻时段。
“规律性强,训练有素。”林小满说,“但他们漏了一点——太依赖固定节奏。只要我们打乱他们的预期,就能制造破绽。”
陈默沉默片刻,忽然启动一个新的运行模块。屏幕上弹出沙盒环境界面,开始模拟虚假的能量波动模型。这些信号模仿的是旧版护盾系统的运行特征,但在细节上加入了微小扰动,像是系统不稳定的表现。
“放出消息。”他说,“就说我们在调试新电源模块,遇到了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输出波动。”
“你是想引他们 closer?”林小满明白过来。
“不。”陈默嘴角微动,“我是想让他们觉得,我们正在犯错。”
李维轻笑一声:“典型的诱敌深入。我喜欢。”
数据包定时释放,通过校园局域网边缘节点缓慢外溢。整个过程伪装成系统日志自动上传,毫无攻击性痕迹。与此同时,影线协议在后台持续监听所有异常接入请求。
两个小时后,警报未响,但星轨捕捉到一次极其微弱的信号回探——某个未知设备尝试解析那段虚假波动数据,持续时间仅0.6秒,随即隐匿。
“他们来了。”陈默低声说。
林小满盯着屏幕上的残留轨迹:“这次不是踩点,是技术分析。他们在研究我们的‘漏洞’。”
“那就让他们看个够。”陈默调整沙盒参数,让虚假信号变得更加不稳定,“加大扰动幅度,让他们以为系统快要崩溃。”
李维接入远程控制,协助增强信号辐射范围。三人默契配合,一边维持假象,一边悄然收紧监听网络。
夜色渐深,实验室灯光依旧明亮。数据流在屏幕上不停滚动,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陈默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那支钢笔的笔身。它不再发烫,但金属外壳下仍藏着未激活的魔法阵列。
耳机里,李维的声音再度响起:“我刚截获一段未加密的内部通话片段,关键词是‘进度延迟’和‘上级催报’。”
陈默睁开眼。
“他们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