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数据。”陈默果断道,“脑波、心跳、生物电特征——这些是独一无二的活体标识。只要我们持续输入,它就会知道我们不是程序,而是真实存在的观测者。”
“风险很大。”林小满提醒,“一旦它判定我们是入侵者,可能会切断连接,甚至引发自毁。”
“那就赌一把。”陈默将钢笔贴回眉心,“我来提供神经信号源,你们把我的脑波实时编码,注入音频流。”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识海。星轨开始运转,提取他当前的θ波与a波段,转化为数字信号。李维迅速接入,将其混入数学音频中,形成一段全新的复合波。
播放启动。
终端嗡鸣持续了整整一分钟。
然后,屏幕突然黑了一下。
再亮起时,中央浮现出一个旋转的球形结构——十一维空间中的非欧几何体,表面布满流动的符文链,正是他们曾在碎片重组模型中见过的“源初矩阵”投影。
下方一行字缓缓浮现:
> 【认证通过】
> 【接入者:观测序列-07】
> 【权限等级:访客(临时)】
> 【可访问模块:历史日志_片段A-F】
“成功了。”林小满轻声说,手指微微发抖。
陈默睁开眼,额角渗出冷汗。他喘了口气:“它给了我们钥匙,但只能开一道缝。”
“够了。”李维调出日志目录,“至少我们现在知道,这东西不是死的。它在等合适的操作员。”
“那我们就当这个操作员。”陈默站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草纸,铺在地上。他用铅笔画出四个方框,依次写下:
**感知 → 解析 → 转化 → 应用**
“这是研究框架。”他说,“第一步,建立稳定的信号采集系统,确保我们能随时监听碎片状态;第二步,破解它的信息编码规则,搞懂它在说什么;第三步,尝试反向输出指令,看看能不能影响它的行为;最后一步——把它变成工具。”
“叫什么名字?”林小满问。
陈默顿了顿,写下两个字:
**启明**
“启明计划。”他抬头,“不是为了防御,也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看清前面的路。”
李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转身开始改装终端。他拆下Ep模块的储能单元,接入备用晶体,构建了一个独立稳压电路。接着编写自动采样脚本,利用碎片每13.7秒释放一次脉冲的特点,设定时间戳,实现无人值守的数据记录。
两小时后,系统上线。
终端右下角跳出一行小字:
> 【守望者v0.1 已启动】
> 【采样频率:1hz】
> 【存储路径:本地加密分区】
“它会替我们睁着眼。”李维靠回残骸,终于松开紧绷的手指。
林小满则将所有日志片段导入分析模型,试图拼接出完整的协议链条。她发现,这些数据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按照某种时间顺序排列,像是被刻意封存的历史档案。
“这里面有东西。”她喃喃道,“不只是技术参数……还有警告。”
陈默走过来,看到其中一段译码文字:
> 【……跃迁失败导致维度坍缩】
> 【文明遗骸散落于低维空间】
> 【慎启之门,否则重演终焉】
他沉默良久,将最后一块未激活的碎片放入特制屏蔽盒,扣紧盖子。
“我们不是在修墙。”他低声说,“是在造灯。”
夜风掠过废墟,卷起几张残页。终端屏幕的光映在三人脸上,数据流平稳滚动,如同心跳。
突然,守望者的警报界面弹出一条新提示:
> 【检测到外部信号干扰】
> 【来源:未知】
> 【强度:一级】
李维猛然坐直,手指重新搭上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