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是漆黑的星空,没有大气折射,星辰锐利如刀。远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六边形建筑群,外墙覆盖着类似符文电路的蚀刻纹路,与长沙出现的石柱铭文同源。空气中没有风,也没有声音,只有脚下平台微弱的震动,像是某种深层能源正在运转。
陈默撑着膝盖站直身体,第一时间检查钢笔状态。笔身断裂,墨囊空了,但残留的魔力还在导管内缓慢流动。他把它收进衣袋,转头看向其他人。
林小满靠在平台边缘喘息,项链残核仍散发着余热。她抬手摸了摸额头,指尖留下一道淡红色压痕。刚才的跳跃过程中,她的血脉能量曾与遗迹产生强烈共鸣,那种熟悉感不像偶然。
李维正尝试重启终端。右眼机械义眼处于休眠状态,屏幕上只显示一行字:“本地网络未识别,信号封锁等级九。”他拆开键盘外壳,取出备用电池模块,准备手动接驳电源。
张建国没有动。他望着远处那些建筑,眼神复杂。那些棱角分明的结构,那种低矮却极具压迫感的布局,和女儿小时候画过的“梦中学校”几乎一模一样。她总说那里有会发光的教室,老师用光笔写字,地板能感应心跳。
陈默走到平台中央,取出随身携带的葡萄糖注射器,扎进手臂。冰凉的液体注入血管,带来短暂的清醒。他闭眼,召唤星轨。
“分析环境参数。”
“大气可呼吸,重力约为地球百分之十六,能源读数异常,来源不明。”星轨的声音恢复平稳,“检测到微弱生物电残留信号,分布于前方主建筑b区走廊三至五段。”
陈默睁开眼,望向那座沉默的基地。
这里不是废弃设施。它在运行,而且有人——或者曾经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我们不是第一批进来的人。”他说。
林小满站起身,走向平台边缘的一块控制面板。表面覆满灰尘,但她拂去后发现按键下方刻着一行小字:**启动密钥:双源共振频率+生命印记验证。**
正是他们在长沙开启入口的方式。
“它认识我们。”她低声说,“或者说,它等的就是这种组合。”
李维终于接通了终端电源,屏幕闪了几下,跳出一段加密日志片段:
> 【记录时间:未知】
> 【操作员代号:K-097-】
>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信息,请不要相信‘已完成’的结论。实验从未终止,我只是把它藏了起来。周振海错了,情感不能作为燃料,但可以成为桥梁。而桥的另一端……”
文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陈默盯着那段残缺记录,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回头看向林小满:“你父亲当年参与的项目,是不是有个备用撤离方案?”
她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父亲……”
话未说完,平台中央的地面突然亮起一圈符文环。六道光束从不同角度射出,在空中交汇成一个三维投影——是一张人脸。
年轻,疲惫,眼神坚定。
那是二十年前的周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