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尖触到隧道内壁的刹那,金属表面的符文如活物般退散,向四周裂解成无数微小光点。林小满的手掌仍贴在墙上,那阵轻微的敲击声再度传来,不再是模糊的回响,而是清晰、有节奏的三短一长——像某种编码。
李维的机械义眼切换至时间流解析模式,视野中,隧道的岩层出现了断层般的错位。不是物理上的裂缝,而是时间本身的褶皱。他看到墙壁在某一帧中泛着旧式荧光灯的冷白,下一帧又恢复成此刻的金属光泽。这种非连续性不是幻觉,是空间在重复播放一段被封存的记忆。
“这不是通道。”李维声音压得很低,“是回放装置。”
陈默没有动。他感知到了更深层的东西——星轨在他意识深处震颤,如同遭遇了同频共振的引力源。那不是来自外界的信号,而是某种……源头的呼唤。他闭眼,精神力顺着钢笔注入地面,星轨启动“时间迷雾”协议,以自身意识为锚,在现实与记忆的叠加态中强行开辟观测维度。
隧道中段的墙壁突然出现裂纹。
裂纹中闪过的画面只有一瞬:白大褂的背影,针管刺入少年太阳穴,监控屏上跳动着“Ψ-0激活中”的字符。陈默猛地睁眼,额角渗出血丝。他认得那个房间,也认得那具身体——那是他前世死亡前最后的记忆残片,本应封存在事故报告里的实验室影像。
“张老师。”他转向站在洞口的中年男人,“您当年在湘雅医院工作,是不是参与过某个秘密项目?”
张建国的手指僵在保温杯上。杯身微烫,内部金属似乎在共鸣。他没说话,但眼神变了,从一名教师的沉稳,退回到二十年前那个站在实验舱外、手握记录板的年轻研究员。
林小满突然蹲下身,从墙角拾起一本被尘土半掩的笔记本。封面破损,边角卷曲,纸张泛黄。她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缩——上面绘制的符文阵列,与她无数次在陈默草稿纸上看到的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右下角用蓝墨水写着三个字母:L.x.。
她父亲的名字缩写。
“我爸……也画过这个?”她声音发颤,“他从来没提过。”
陈默接过笔记本,指尖抚过纸面。星轨开始解析,数据流在他脑中炸开。这些符文不是模仿,而是原始模板。他笔记本上的所有推演,都源于这本泛黄的册子。而更令人窒息的是,阵列核心的参数配置,与他重生后接收到的“魔法传承”完全吻合。
“这不是传承。”他低声说,“是复制。”
李维调出隧道结构的全息建模,发现控制台区域存在生物识别接口。他示意张建国上前。指纹验证失败,声纹识别却自动通过。系统提示音响起,带着九十年代电子合成的机械质感:“身份确认:张建国,权限等级b,项目代号——星轨-0。”
隧道尽头的空气开始扭曲。
全息影像缓缓浮现:1991年的地下实验室,混凝土墙体,老式示波器,中央水晶舱内躺着一名少年,全身布满电极,皮肤上烙印着流动的符文。镜头拉近,陈默看清了那张脸——是他自己,十六岁的模样,双目紧闭,胸口微弱起伏。
“Ψ-0实验体,生命体征稳定,准备启动高维信息注入。”画外音响起,是张建国的声音,年轻而冷静。
林小满死死盯着控制台角落的那本笔记本,正是她手中这本。她看到年轻的张建国拿起笔,在日志上写下:“第7次尝试,意识投射失败,记忆回路断裂。建议终止项目。”
可实验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