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军已经在南疆三年多,用他同僚们的话说,好处不能让你一个人占全,早点撤下来去后方休整,让兄弟部队也锻炼锻炼。
雷同军最后说,顶多两个月,自己就要离开前线,去南粤省的梁化驻防。
听到这个消息,黄不凡心里又有了想法:南粤梁化,那可是将来的改革前沿啊。
雷同军这次能去那里驻防,虽然不知道能驻防多久,但将来肯定有帮助。
于是劝说了几句,让他别太纠结退到后方的事。毕竟,高层做出这个安排,肯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雷同军沉默了一阵,最后竟然又哈哈笑了起来:“也好,去了地方,我们兄弟俩又可以经常聚聚了。”
关于烈属安抚的事,雷同军说了很多个感谢地话。
听得出来,他对那些牺牲的战友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尽管他作为 部队的长官,和一线战士的交流不会太深。
但‘爱兵如子’的传统,那些永远留在阵地的战友,成了他心头永远的伤痛!
接下来的安排,黄不凡并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常阳军分区做事雷厉风行,一个星期后,送来了十五个困难烈属。
沂溪这边按照烈属们的自身情况,分别安排在富华钢厂和黄家湾水泥厂,富溪电子厂暂时没有接收一个人。
主要是来的这批烈属,基本都没有什么文化,几乎全部只能做一些体力上的活,富溪电子厂不是很适合他们。
南湘军区的安排没有那么快,黄不凡暂时就轻松了许多,留在医院,算是督促着黄德志搞扩建工程。
这一天,两人在办公室聊了一上午的工作,十一点前后才下楼,却听到住院部那边有人嚎啕大哭。
两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医疗事故,赶紧跑过去问情况。
哭泣的人竟然是三个女的,一个七八十岁的样子,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娘,还有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妇女,三个人都是满脸泪痕。
尤其是那个六十多岁的奶奶,哭得声音最大。黄不凡听了几句才大概弄明白老人的意思。
原来这事和沂溪医院完全没关系,六十多岁的大娘之所以哭得这么伤心,原来是她41岁的儿子在这里住院。刘伟方通知他们,病人很危险,可能撑不过几天了。
老年即将遇到的丧子之痛,大娘这才崩溃得哭天喊地。没有什么文化的她,嘴里却一直喊着那几句话:
老天是不是瞎了眼,我们家三代人,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都这么年轻就走了……
旁边有人在安慰,也有认识她们的人在劝说。可架不住人家切肤之痛,怎么能劝得住呢?
黄不凡走过去想安慰几句,请她们不要这么伤心,也要适当照顾一下住院的其他病人。
这时候,有个知道内情的病人凑到他跟前:
“黄院长,这家人可真是苦命,他们一家三代的男人,都是41岁这年突然发病。
爷爷和父亲都是41岁死了,前几天来住院的这个,今年刚好又是41岁,如今收到病危通知,自然就绷不住了。”
黄不凡心里一动:这么巧?祖孙三代都是41岁去世?
他可从来不相信什么鬼神诅咒,可这么巧合的年龄,又怎么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