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混子,和你认识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也有用得着你的时候。不错,今天多亏你提醒我……”
高小鹰目瞪口呆,自己就是抱着戏谑的心态说几句而已,没想到黄大哥这么大反应。
不过他是在表扬自己,也不用哭丧着脸了。
于是装出一副潇洒无比的神情:“大哥,你可小看了我吧。你老弟我也是富桥区的名人哦。”
没有了心中的那个块垒,黄不凡轻松了太多,过问了一下厂里的情况。
主要还是把昨天和胡厂长商量的事告诉高小鹰:
“老胡和老朱已经答应了,和我们合作搞显像管厂,你的压力会轻松点。
今后这段时间,你的重点是搞好电视机生产和电信研究室,一定要让陈教授安下心来。”
高小鹰不明白,黄不凡为什么要把显像管这块肥肉分一半给别人。刚想要说几句,表示自己能忙的过来时,黄不凡先开口:
“你不要想不开,眼光要看得更长远。我们这么做,就是把富华厂和我们绑在一起。
很多事我们要费老鼻子劲去办,他们家大业大面子大,可能就是一个电话的事。
成了合作伙伴,不光是显像管的事,电视机生产遇到麻烦,他们好意思不出手?”
高小鹰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意味深长的看着黄不凡:“大哥,我怎么觉得你老奸巨猾呢?”
黄不凡也不在意:“虽然说自古无商不奸,但我们要记住一点,聪明的生意人,永远只挣少部分的利润。把伙伴搞得多多的,生意才能做大做强。”
高小鹰对这一点完全没意见,兄弟俩又说了一阵,主要是电信研究室的事情。
房间和场地已经选好了,高小鹰决定,这两天就会亲自去潭州,请陈教授列出必要的设备清单来。
过了一两个小时,付拥军从富华厂出来,和黄不凡打了个招呼就回水泥厂去了。
他走后没多久,朱总工兴冲冲来了:“不凡老弟,你得眼光果然毒,小付是个好苗子,很对我的胃口。”
按照朱总工的描述,付拥军不但头脑灵光好用,还有一颗非常冷静的心,遇到事情考虑得很全面。
虽然才二十出头,却有几分中年人的稳重,是个搞技术的好苗子。大学毕业后,肯定更加成熟
黄不凡叹了口气:“吃过苦的人,才懂得幸福的艰难。以前,孙建国他们已经算是不幸的了。可付拥军和他们比起来,又多吃了五年多的苦呢……”
两人对视一眼,突然觉得千言万语都说不完这些年的经历,只觉得就像做梦一样。
运动十年间,和别人比起来,黄不凡和朱总工都没有受过多少苦难,甚至还能在逆境中做出了一番事业。
朱总工是幸运的,在部队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更少受到那些莫名的打击。
黄不凡则完全走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从一个畜牧场的小会计,成了如今华安县几乎家喻户晓的院长,在地区和省里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如今的他,子女们都陆续长大,妻子还上了大学,就家庭幸福而言,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但黄不凡自己知道,蛰伏了这么多年,是该到了慢慢露出爪牙的时代了。
而一切,都已经在这十年里,不知不觉打好了基础。只等着南海边那个‘圈’正式成型,自己就可以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