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的事就由黄不凡去交涉,需要两个公社出面,组织各个大队向社员家庭说明,这个工作也不轻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黄不凡每天都在外面跑,富桥和沂溪两个公社三十来个大队,还有县里和地区两级,都需要他去疏通。
富桥李书记和沂溪曹书记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极力赞赏,但同时也提醒黄不凡,这件事可不能勉强,一旦实施就要吃很大的亏哦。
殊不知黄不凡还真是为了吃亏而来,前一世里,农村人在福利方面吃过太多的亏。
如今自己有机会了,肯定要去尝试一下,至少让父老乡亲体验到集体的温情。
县委姚书记从黄玉明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请黄不凡去面谈。
姚书记敏锐地把握到了其中的机遇,如果能把这件事搞好,绝对是一个放卫星的大功劳。而且还不是那些亩产多少万斤的卫星。
黄不凡到了县委姚书记竟然准备了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财政和卫生等单位的负责人都到场了。
姚书记亲自介绍了沂溪医院的壮举,让各个单位献言献策。还开玩笑地对新上任的卫生局陈局长说:
“老陈,沂溪医院这可是主动给你分忧,作为直接上司,你可要拿出看得见的支持……”
有一把手亲自助力,加上黄不凡这些年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政策到资金,很快就落实了下来。
李书记和曹书记亲自去各个大队督促,向各个社员群众说明免费医疗的好处。
总之就是一个目的,每个人自己年初出一块钱,生病了就去沂溪医院,每次除去五块钱的门槛费,其他就不用自己操心。
这里面当然也有人‘头脑清醒’地想到:青壮年一年到头很少生病,就算有个头疼脑热,自己搞点紫苏艾叶熬点水喝了就行,没必要白白出那一块钱。
到谁家没个老人小孩?他们生病了,去医院住两天,总要个十块八块的吧。
这样一来,一家人里,只要有一个生一次病就回了本。万一真的没人生病,那也不用惋惜,不更好么?
到元旦前后,这件事基本就进入尾声,各个社员上缴的资金,沂溪医院也没有直接收下。
而是请公社财政所开了个专门的存折,决意专款专用,到年底结算时,也能看到到底亏损多少。
这件事也为沂溪医院迎来了广泛的称赞,现阶段还没有正式实施,富桥和沂溪两个公社的人,几乎就把他当成了救世主。
黄不凡对这些虚名并不怎么在意,但人都有一点小心思:别人说你好,总比被人戳脊梁骨要好吧。
七八年十二月中旬,各个大学陆续放寒假,蒋小珍终于回家了。
一个学期里,蒋小珍没有回过一次家,倒是黄不凡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潭州。
如今小别胜新婚,自然难免有点小儿女的激情。
黄不凡笑着对蒋小珍说:“老婆,你有没有照过镜子,觉得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
蒋小珍有点不解:“每天都忙着学习,自己不说焦头烂额,心里的紧张和压力很大,除了老的快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黄不凡呵呵介解释:“那是你自己以为,现在的你和以前比起来,还真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气质完全不同了……”
蒋小珍还是不太懂,黄不凡只是说了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