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庆等人果然是知识分子,在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上也没有大肆操办。
大年初八,黄不凡收到他们的邀请,全家来到水泥厂,为三对知青证婚。
赵国庆和黄雅芳,孙建国与吴小迪,还有陈大强和李小梅,三对新人胸配红花,在水泥厂的院子里举行集体婚礼。
这里面,除了李小梅是沂溪公社焦容大队本地人之外,其他几个新人都是从西山峰农场过来的知青。
三对新人白天已经在公社登记,黄不凡和黄玉明兄弟为他们送上祝福,就算成了正式的革命夫妻。
仪式结束后,黄不凡不忘叮嘱了他们几句,虽然成家了,但也不能丢下学习和事业,将来的路还很长,还等着你们去开创呢。
正月初九,黄不凡回到沂溪医院,第一件事就是去老干病房,看望潭州的老干部们。
日子就这么平淡而紧张第过着,今年的拜年程序上稍显简单,和往年一样都是走马观花地走一圈了事。
高俊人留在潭州过年,连带高小鹰一家也去了,直到正月初十,高小鹰才回到富桥。
没来得及回家,高小鹰就进了沂溪医院,兴奋地对黄不凡说:
“大哥,好消息,杨小强那小子真是天才,他已经有十足的把握搞出电视机了。”
这虽然在黄不凡意料之中,却也还是有几分激动。
毕竟,在这个年代,电视机是多么稀罕的东西啊。
目前的沂溪公社,除了黄不凡当时送给公社的那台电视机之外,也只有富华厂和水泥厂等几个好单位有电视机,普通人家想都不敢想呢。
黄不凡心里清楚,几年之后,经济开始复苏,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沂溪收音机厂能在这个时候完成布局,那可不是分一杯羹那么简单了。
于是也很高兴地和高小鹰聊了一阵,问他有什么安排。
高小鹰沉吟了一阵,吞吞吐吐地说,是不是试着生产一批看看动静?
黄不凡给他加油:“既然有了技术,肯定得先消化。杨小强还在上学,趁他还能抽得开身,抓紧时间掌握好技术要紧。
你也不用发愁卖不卖的出去,要我看,用不了多久,你的收音机厂就能超过水泥厂了。”
高小鹰吓了一大跳,如今的黄家湾水泥厂如日中天,收音机厂和它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蚂蚁,竟然可以反超水泥厂?
黄不凡知道高小鹰的商业头脑,也不解释为什么,只是给他指点方向:
“今年开始,高层肯定会有大动作,吃大锅饭的事不会太长久了。等大家都能放开手脚,赚到了钱还不就是买买买?到时候你可别产不出来东西。”
受黄不凡的鼓舞,高小鹰也是干劲冲天,稍微盘算了一下就有了思路:
我会让杨小强来收音机厂住一段时间,列出所需原件的清单,马上和红山地区那些电子元件厂联系。尤其是澧州电子管厂的显像管,更要提前签协议才行。
黄不凡点点头,同时也提醒他,不久的将来,显像管就是电视机生产的瓶颈,最好先盘算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搞显像管。
当然,黄不凡也知道,一口是吃不出一个胖子的,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之所以这个时候和高小鹰说,主要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以高小鹰的头脑,只要稍微点拨,他就能豁然开朗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