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话让黄玉明瞬间冷静下来:这几年自己确实做出了点成绩,但认真算起来,似乎都离不开大哥的指点。
如果没有大哥,水泥厂能开的起来?谁会想到修水圳?至于茶厂煤厂高压电这些,更是无从谈起了。
听了大哥的警示,黄玉明也还是听劝的:
“大哥,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你也别多想。我也是看这里就只有我们兄弟俩么,这才有点得意忘形了,有外人在肯定不会的。”
黄不凡点点头:“书记当了一年了,有没有想过,今年搞点什么动静出来?想要走得更高,可少不了扎实的政绩哦。”
黄玉明暂时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向,于是又把眼光看向了大哥:
“谁不佩服你的前瞻性?要不还是你点拨点拨?”
对于弟弟的请求,黄不凡倒也没啥保留的轻笑了声说道:
“以前你在大队当支书,黄家湾已经发展起来了。现在到了公社,那就要把全公社都搞起来。
当然,每个大队都有自己的困难,黄家湾的模式不能直接复制。但有一件事,我看却能通用。”
黄玉明马上来了兴趣:“快说快说,什么事情在全公社都能推动?”
黄不凡白了他一眼:“自己也要动动脑子,怎么能只等着我呢?
我的看法很简单,为什么我们富桥这里这么落后?
我看主要就是人们文化太低,大家都说文盲,只知道吃饱肚子,哪里有什么其他想法……”
看到黄玉明有点不解,黄不凡只好继续说:
“古人也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虽然说得难听,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都是知书懂礼的人,脑子就会转得更快,心里的想法也会更多。”
黄玉明有点担心:“可现在这环境,就算想教大家读书也不好搞啊……”
黄不凡恨不得敲他一下:“现在谁敢大张旗鼓让人家读书?要知道变通一下嘛。
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先教人认字,就以?农基?做教材,对外宣传就说是要大搞农业建设。要建设先得有技术,那先认认字没问题吧……”
黄玉明恍然大悟:“大哥你真妖,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么……”
兄弟俩哈哈大笑,随后就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了。最后就以夜校的方式,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听。
黄不凡还特意强调,尽可能让那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多学习,特别是有中学文化的人,尽量让他们多学点。
现在还不能明说,两年之后的一声春雷,一夜之间恢复高考,千百万人走进考场。
前一世里第一次高考,整个富桥区就出了一个师专生,而且人家出去后再也没回过富桥。
沂溪公社提前两年这么暗度陈仓,到时候能有多少大学生?
到了那时候,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资源沂溪、乃至华安的腾飞,也就指日可待了。
黄玉明却有一点点不甘心:“前几年,我们搞的都是实打实看得到的事,现在搞起了务虚,会不会让人觉得我后劲不足?”
黄不凡点点头:“你想要走得更远,确实”也少不了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