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惰性的,黄不凡其实也不例外。这一个多月来,他已经习惯了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尤其现在,家里又多了个随时随地都可能哇哇大哭的小儿子。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个烦心事,但对他而言,却是最难得的烟火人生。
但余薇薇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连省委毛书记都亲临华安,朱书记也暂时被免职,自己也该回去上班了吧,要不然就真有点不识好歹了。
临走前一晚,孙建国赵国庆等几个知青全部来了,一见面就连声道歉:“黄院长,真的对不起,这几天在攻关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几个都走不开……”
黄不凡很大度地让大家不用客气,但随即又很高兴:“既然你们今天都来了,是不是意味着你们说的技术问题解决了?”
孙建国又恢复了那种惯有的吊儿郎当:“那当然,你忘了我们是什么人么?”
这话自然惹来吴小迪一通嗔骂。
吴小迪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抱起了孩子。还别说,孩子刚吃完奶睡着,但睡梦中还在吮吸着小嘴,看得吴小迪整个心都化了。
看到吴小迪在嗔怪孙建国,黄不凡忍不住开了句玩笑:“小迪同志,你很喜欢孩子吗?那就自己生一个吧。”
一句话把吴小迪说得面红耳赤,抱着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脚一跺就进了蒋小珍的卧室。
几个大男人哈哈大笑,黄不凡却对孙建国等几个说道:“既然你们都来了,我有个问题想和你们商量商量。”
见知青们都一本正经地在倾听,黄不凡继续说道:“不用那么紧张,我要说的对你们是好事。”
顿了一下才继续说:“虽然这段时间我不在黄家湾,但我知道,黄家湾水泥厂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你们身上的任务更重了。既要保证现有的生产进度和质量,还要做一点技术储备。
但还有一件事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虽然你们的高中文化水平都不低,但如果想今后有更大的成就,这点知识肯定是不够的。
有的人或许会问,现在也没大学上啊?
这个问题不要纠结,我要说的就是,你们平常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一旦有机会,随时可以进一步深造。”
这个事情只有黄不凡清楚,现在是73年年中,四年之后的那个冬天,一声春雷惊醒华夏大地,几百万知识青年走入高考考场。
对国家来说,那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开始。对个人而言,何尝不是重新改写人生的机会?
孙建国和赵国庆这几个知青、甚至包括吴小迪在内,黄不凡很希望他们到时能考上大学。
虽然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那就是水泥厂要失去人才。但黄不凡并不愿意把他们死死绑在这个小地方,更何况他更相信,孙建国等人不是那样薄情寡义的人。
果然,黄不凡的话刚说完,孙建国依旧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黄院长、黄大哥,你是说我们还有可能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