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里,黄不凡又恢复了平静,每天扶着蒋小珍走动走动。不过预产期的临近,谁都不敢走得太远,只能在雷阿姨家附近走动一下。
农历端午节,这是黄不凡这么大了,第一次在外地过节。雷阿姨却非常高兴,早几天就按照南翔风俗包了粽子,端午当天还自己蒸了几笼包子。
吃午饭时还是好好的,吃过午饭,蒋小珍按例想要回房睡午觉,刚刚站起来就“哎呦”了一声。
黄不凡赶紧扶她坐好,雷阿姨是过来人,马上也凑过来询问:“是不是肚子痛了?”
蒋小珍点点头,雷阿姨赶紧吩咐黄不凡:“不凡,瞧这动静应该是要生了,赶紧送医院去吧。反正预产期也就是这几天,住在那里还是放心些。”
于是打了陈院长的电话,省医院的救护车没多久就过来,把蒋小珍接到了医院。
入院手续根本不用操心,蒋小珍这肚子痛也不是“造假”,到傍晚时分就被送进了产房。
可即使这样,肚里的孩子似乎还有点不情愿出来。折腾了将近整一晚,直到第二天快天亮了,孩子才呱呱落地。
这是黄不凡的第四个孩子,蒋小珍送回病房,瞧着放在身边的小毛孩,脸上的母爱就那么自然地泛滥着。
黄不凡温柔地握住蒋小珍的手:“老婆,辛苦了。”
蒋小珍看着丈夫,又低头看了看孩子,十个月来的辛苦,似乎都觉得值了。
马上打了电话回沂溪,让黄玉明把消息告诉家里的亲人。提前通知一声母子平安,让他们都不用再担忧就好了。
这一个多月来,黄玉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和大哥通电话,兄弟俩的交流毫无障碍。
得知自己又有了个小侄子,黄玉明问大哥说:“大哥,其他人家我都可以说一声,可这两个外婆家,我去不方便吧。”
按照富桥地方的风俗,生了孩子,孩子的父亲要去亲友家放鞭炮“报喜”,通知亲友在某个日子过来喝“三朝酒”。
亲友还得给一些粮食、鸡蛋之类的食物,既是寓意孩子长大后“不愁吃”,同时也给产妇补补身子。
而岳父母是最为隆重的,不但要为孩子准备吃穿玩的物件,还要给“月婆子”准备补品,最常见的就是鸡和鸡蛋。
黄玉明这个说法,既是和大哥开玩笑,同时是提醒他:还有个李外婆呢,该怎么去和她说为好?
黄不凡没好气地说道:“没有让你放鞭炮去报喜,有时间自己去说一声也行,你没时间,托人捎个信告诉也行……”
蒋小珍是顺产,在医院也就住了三天。按照雷阿姨的意思,是想留她在潭州坐月子的。
黄不凡和蒋小珍商量后,还是决定直接回家去。提前一天就做好了准备,也和美娟说清楚了,让她今后好好陪着雷奶奶。
还别说,这一个多月来,美娟已经习惯了每天回家就能见到父母的日子。突然间他们又要回家去,她还真的很舍不得,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
弟弟出生后,美娟每天下午放学都要来医院待一段时间。十四岁的她,已经很有大姐的派头了,照顾起小孩来也有模有样了。
这一点令黄不凡最为欣慰,看到美娟如此懂事,他这个“老父亲”也更加不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