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谁都不大懂,就连黄玉明也只能说:“我们这里的电是从富华机械厂那里拉的线,这个专业的事,我的去请教他们才知道。”
姚厂长终于找到理由了,转头对黄不凡说:“黄院长,既然这里面有那么多麻烦,我们能不能折中一下,把水泥厂开到外面去,就在公路旁边搞块地,那样能省很多力气啊。”
连黄玉明都恍然大悟:“姚厂长这提议不错啊,那样这里面的路就不用太高要求了。”
但黄不凡却摇了摇头:“我不同意把水泥厂开在公路边。”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黄不凡才说:
“虽然把厂子建在湾子里确实能省很多事,但我在想,水泥厂投产后,肯定有点粉尘吧,烟气也少不了吧。
厂子周围的庄稼怎么办?群众的家怎么办?大家都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房子也搬不动的。
如果每天都生活在又是粉尘又是气味的地方,我还宁愿不要那样的厂子呢……”
这番话就算姚厂长听了也不是很明白,更别说两个生产队长了,就是黄玉明,要不是对大哥有种盲目的信任,可能也要提出异议。
黄不凡继续解释:“我们建厂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把山里的石头做成水泥换钱?那么大的山水能换多少钱?
等黄家湾大队都有钱了,家里却住得不舒服,子孙后代只怕会戳我们的脊梁骨啊。”
前世的记忆里,环境破坏的后果黄不凡记忆犹新,现在清澈见底的沂溪,大人孩子随时都能下河游泳。
可九十年代后,沂溪也几乎成了一条臭水沟。就因为富桥区改建成镇,镇上的生活污水排进了沂溪。
别说喝水了,光脚下河里走一趟,脚杆上都得痒半天。
说到了子孙后代的事,几个人才起了警惕。再加上大家都知道,黄家湾大队的今天,几乎都离不开黄不凡,他的话分量更重。
见大家被“敲醒”了,黄不凡继续说道:“我们把水泥厂建在这里,离生活的湾子里还隔着几个山坳,这里的烟气粉尘根本影响不到那里。
就算是这条小溪,水泥厂投产后,我们也得提前规划一下,不要让污水直接流到沂溪里面去。”
这个思维就太超前了,几个人都不是很理解。
就算姚厂长也觉得黄不凡有点不可思议,却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最后说到以什么形式开厂的话题:
“关于怎么开厂的问题,我的意见很明确,就是由地区水泥厂一力承担。
我们有技术有设备,黄家湾大队有原料,这个厂子很快能获得收益。
再说了,地区也说这是“第二水泥厂”,我们就应该按照地区水泥厂分厂的形式来操作。”
黄不凡马上反对:“姚厂长,水泥厂有技术有设备不错,但两年多三年了,产出的水泥还不不如人意,主要就是原料受限,这个你不反对吧?”
见姚厂长点了点头,黄不凡继续说:
“我看这第二水泥厂就该以合作的形式,地区水泥厂出设备出技术,黄家湾大队出原料出人员,人手不够的话,还可以在沂溪公社找支援。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既可以保证水泥厂顺利运行,又能改善地方的经济条件。
如果只是地区水泥厂开个分厂,那样的话,在黄家湾大队的人眼里,你们就是“外来人”,就有可能想方设法去占你们的便宜,甚至阻碍原料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