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姚厂长实地查看(1 / 2)

黄不凡马上表决心:“我们黄家湾大队、沂溪公社乃至富桥区华安县的工作,我负责提前去做工作,只等地区的东风了。”

说完,黄不凡马上向毛书记告辞,要尽快赶回黄家湾大队。

出来接上黄玉明,把刚才和毛书记两人的商量结果转告了他。让黄玉明考虑一个严密的方案,一定要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抓。

黄玉明陷入沉思,黄不凡一边开车,脑子里也在飞速检讨: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前世的记忆里,“三线工程”从大背景来说固然利国利民,但“大干快进”的思想,确实造成了不少疏漏。

但希望自己这次参与的事情,能够尽可能避免那种浮躁的后果。

回到黄家湾时已经又是天黑,黄不凡在心里自嘲了一下:

重生以来,尤其是近一年来,自己天黑进屋的机会倒是成了家常便饭了。

幸好蒋小珍通情达理没有埋怨他,反而很是温柔地问他累不累。

草草吃过晚饭,黄不凡还不能停下来。

跑去和黄玉明商量了几句,让他连夜和几个生产队长开个会,一定要保证对接好明天地区水泥厂来的技术小组。

回到家躺在床上,脑子里还是停不下来。

对黄不凡来说,黄家湾大队这个水泥厂是势在必得,可为什么前世就是没有出现过呢?

努力想了很久也没个答案,最后干脆不去想了,尽人事听天命,努力去做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黄玉明又集合了八个生产队的队长在路边开会。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不需要去做任何宣传,就能让社员群众都了解要干什么。

听说要在黄家湾山那里建水泥厂,几乎所有人都在说:

“祖祖辈辈以来,那山里的树也长不大,楠竹也长不高,想不到竟然就是一座石头山,如果能开水泥厂,也算是我们祖宗老子开眼了。”

这时候的大队领导们都太淳朴,这样商量公家的事情,完全可以摆在大庭广众之下。

干部们在商量,群众们在听着,久不久还要插句嘴,气氛却比前世电视里正襟危坐要好太多。

黄不凡也在一旁旁听,二弟这个支书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在群众中的威信已经不容置疑。

农村群众虽然文化不高,但并非不讲道理,能带着大家过好日子的人,别说你是支书,就是个普通社员,也能受到尊重。

姚厂长果然来得很早,十点不到,一辆吉普一辆货车来到了黄家湾大队。

黄不凡带着黄玉明赶紧上前迎接,把黄玉明介绍给姚厂长说:

“姚厂长,这是黄家湾大队的支书,也是我的弟弟,你有任何事都可以和他说,他一定会无条件配合完成。”

姚厂长很高兴,握着黄玉明的手说:

“黄支书年轻有为,那我们就不客套了,请安排几个劳力把货车上的一些器材卸下来,还要抬到山里去,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

问清楚器材不是太笨重,黄玉明赶紧挥手招呼大家:

“在场的人先过来五六个,把车上的东西搞下来,再抬到黄家湾山去。大家小心一点,谁弄坏了拆了你家都赔不起……”

马上就有几个公认为比较细心的劳力上了车,彼此提醒着,没几下就把东西卸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