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未来展望(1 / 2)

起源世界的共生广场上,嫣念花正开得绚烂,淡粉色的花瓣在灵脉微风中轻轻颤动。广场中央的共生石碑前,围聚着来自各族的代表 —— 岩灵族的石毅长老握着灵脉资源图,水汐族的汐澜长老捧着生态监测数据,木羽族的羽柔长老展开空中通道规划稿;武道界的代表也来了,青云宗的林风带着宗门技术手册,百草谷的白老提着新培育的草药种子;还有少年修行队的孩子们,阿石攥着自己画的 “未来修行场” 草图,阿羽怀里抱着灵羽鸟玩偶,眼里满是期待。

苏御与萧嫣站在石碑旁,手中捧着一本空白的 “未来蓝图册”。“今天不是我们来告诉大家‘未来该是什么样’,” 萧嫣的声音温柔却坚定,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而是我们一起,把心里的期待、想要的未来,一笔一笔画进这本册子,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随着苏御翻开蓝图册,广场上响起阵阵掌声。一场关于 “未来” 的讨论,在灵脉光芒与嫣念花香中缓缓展开 ——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想法与期待,将对家园的热爱,融入这张共同的发展蓝图。

生态是起源世界的根基,也是众人最关心的话题。水汐族的汐澜长老率先开口,将生态监测数据投影在石碑上:“现在灵脉能量回收率已达 70%,但随着聚居地扩大,未来可能面临‘能量供需平衡’的挑战。我建议,我们建立‘灵脉能量循环系统’—— 在每个聚居地建‘能量储蓄塔’,收集未用完的灵脉能量,再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需要的区域,避免浪费。”

“我补充!” 木羽族的少年阿羽举起手,声音清脆,“灵脉森林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在森林边缘设‘生态观察站’,用感知能量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既不打扰它们,又能及时发现生态变化。比如灵鹿如果突然减少,可能就是森林里有潜在污染,我们能早点处理。”

苏御点点头,在蓝图册上写下 “生态永续” 四个字,旁边画了一个循环的灵脉符号:“阿羽的建议很好,生态保护不是‘被动修复’,而是‘主动监测’。我们还可以和武道界合作,引进他们的‘生态模拟技术’—— 用灵脉能量搭建生态模型,预测十年、二十年的生态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方案,比如哪里需要补种灵脉树,哪里要控制聚居地扩张,让每一步发展都不伤害自然。”

武道界的白老接着说:“百草谷培育了一种‘灵脉固氮草’,种在灵脉农田旁,能帮土壤锁住养分,减少灵脉能量的消耗。未来我们可以在两界推广这种草药,既保护土壤,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

众人纷纷点头,汐澜长老在蓝图册上补充:“短期 1 年内,我们先建 3 座能量储蓄塔和 2 个生态观察站;中期 5 年,完成灵脉循环系统覆盖所有聚居地;长期 10 年,实现生态模拟技术对全起源世界的监测 —— 让起源世界的每一寸土地,都永远有绿意,永远有生机。”

文化是族群的灵魂,如何让起源世界与武道界的文化永远鲜活,成为众人讨论的第二个焦点。木羽族的羽柔长老展开文化交流计划:“现在跨世文化节每年一次,未来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季度小交流 + 年度大盛会’—— 每季度举办一次‘文化沙龙’,各族人线上分享新创作的歌曲、绘画、故事;每年举办一次‘文化博览会’,展示两界的新技艺、新作品,比如岩灵族的新石雕、水汐族的新水流画,还有武道界的新武学绘本。”

“我想建一个‘跨世文化档案馆’!” 岩灵族的小石举起自己画的草图,上面画着一座堆满书籍、卷轴的石屋,“把苏御大人和萧嫣大人的故事、各族的历史、两界的技术手册,都存在里面,用灵脉能量保护,永远不会损坏。以后孩子们想了解过去,就能去档案馆里找资料,不会忘记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萧嫣接过草图,眼里满是笑意:“小石的档案馆,是我们文化传承的‘根’。我们还可以在档案馆里设‘少年创作角’,让孩子们把自己写的故事、画的画也存进去,让文化不是‘过去的记忆’,而是‘正在生长的未来’。”

武道界的林风补充道:“青云宗可以帮忙搭建‘数字文化库’,用武道界的时空技术,把档案馆的资料变成‘可互动的影像’—— 比如孩子们点一下‘混沌决战’的卷轴,就能看到当时的场景动画;想学习水汐族的水流画,就能调出教学视频。这样文化传承会更有趣,也能让两界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彼此的文化。”

众人越说越兴奋,羽柔长老在蓝图册上记录:“1 年内,启动文化沙龙和少年创作角;3 年内,建成跨世文化档案馆;5 年内,完成数字文化库的搭建 —— 让两界的文化,像灵脉能量一样,永远流动,永远鲜活。”

修行不应是少数人的 “特权”,让每个想修行的人都能得到指导、拥有资源,是众人对未来的第三个期待。岩灵族的石毅长老叹了口气:“现在还有不少族人因为体质弱、资源少,修行进步慢,甚至放弃修行。未来我们要建‘修行互助平台’—— 让有经验的修行者在线上答疑,把多余的灵脉晶石、修行手册分享给需要的人;还要在每个聚居地设‘修行辅导站’,专门帮基础弱的族人制定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