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武 学 传 承(2 / 2)

“你们看,” 苏御等他们打完,才缓缓开口,“青城派的‘灵蛇出洞’本是巧招,却被你们用成了蛮招;丐帮的‘打狗棒法’重在应变,却被你们用成了死招。” 他让两人换用对方的兵器,“试着用青城剑使出丐帮的灵动,用丐帮棒体会青城的沉稳。”

两个孩子起初很别扭,练着练着却渐渐找到了感觉。青城弟子的剑招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圆融;丐帮弟子的棒法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扎实。当他们再次对练时,竟能相互配合,化解对方的攻势。

“这便是传承的真谛。” 苏御对所有孩子说,“不是把师父教的一招一式原封不动地传下去,而是悟透其中的道理,再根据自己的性子、处境去变化。就像这武学馆的匾额,‘传承’二字,‘传’的是技法,‘承’的是精神。”

他转身从正厅取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各门派高手的手札 —— 有少林方丈的 “静思录”,记录着打坐时的感悟;有丐帮帮主的 “江湖记”,记载着如何在市井中领悟步法;还有血影门主的 “解毒篇”,详述着每种毒物的特性与解药,扉页上写着 “毒能害人,亦能救人,关键在人心”。

“这些给你们看。” 苏御将手札分发给孩子们,“不要拘泥于门派,少林的静、丐帮的活、血影门的细,都是武学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不能只吃一种菜,要五谷杂粮都尝过,才能长得结实。”

秋意渐浓时,武学馆的孩子们已能熟练运用各家武学的基础招式,更重要的是,他们脸上的戾气少了,眼神中的坚定多了。那两个影阁孩童开始主动帮伙夫挑水,练剑时也会下意识地护住身边的师弟师妹。

苏御决定举办一场内部切磋。与校场的盛会不同,这场切磋没有锣声,没有观众,只有孩子们在晨光中相互切磋,一招一式都带着认真,却没有丝毫敌意。赢了的不骄傲,输了的不气馁,反而会围在一起讨论哪里可以改进。

看到一个小丫头用昆仑派的掌法化解了师兄的青城剑法,苏御欣慰地笑了。柳清韵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他们已经明白了‘融’的道理。”

“还不够。” 苏御望着远处正在打扫落叶的孩子们,“武学的最高境界,是‘化’。把所有技法化为己用,再用己之所学去帮助别人。就像这落叶,化作春泥,才能滋养新的生命。”

冬日第一场雪落下时,武学馆的孩子们开始走出院门,去帮助街坊邻里。有的教孤儿们扎马步强身健体,有的帮商户驱赶恶霸,还有的跟着冷轩去北境戍边,用学到的步法在雪地中探查敌情。

苏御站在武学馆的门口,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中,手中的铁剑已被摩挲得发亮。他知道,这些孩子或许不会都成为武林高手,但他们一定能将 “守正、求变、包容、利他” 的武学精神带向四方。

墨羽捧着新的名册走来,上面记录着下一批报名的孩子:“陛下,各地都想送孩子来学武呢。”

苏御接过名册,在扉页上写下:“武学之道,不在技而在道,不在独而在众。” 他抬头望向漫天飞雪,仿佛看到多年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有的成为将军守护边疆,有的成为侠客行走江湖,有的成为医者救死扶伤,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手中的剑(或心)都始终守护着那份最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