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稳定局势(2 / 2)

中年汉子突然瞪大眼,猛地起身作揖:“您是陛下?!”

茶肆里瞬间安静,正在算账的掌柜、揉面的厨子都探出头来。苏御笑着摆摆手:“坐下说话。我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真正怕的是什么。”

李伯的手在衣襟上蹭了又蹭,终于鼓起勇气:“陛下,俺们不怕打仗,怕的是稀里糊涂地死。您说的双界裂隙、混沌吞噬,俺们听不懂,就想知道 —— 明年开春还能种麦子不?”

“能。” 苏御的声音斩钉截铁,“不仅能种麦子,朝廷还会给每户发新的麦种,派农官教大家新的耕作法子。” 他看向周围聚拢的百姓,“从今日起,西市每日辰时开讲,由国子监博士解说局势,谁有疑问都能提。官府会把救济粮发放、关隘防御这些事,一笔一笔记在城门口的公示板上,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人群中爆发出低低的欢呼,有人擦起了眼泪。

从茶肆出来,苏御沿着城墙根走到城东贫民窟。这里的土坯房歪歪扭扭,茅草屋顶上还压着石块防风吹,几个光脚的孩童正围着垃圾堆捡拾枯草。见到一行人气势不凡,百姓们起初有些畏惧,直到有人认出苏御,才敢慢慢围拢过来。

苏御走到窝棚前,见一位裹着破棉絮的老妇人正用缺口的瓦罐煮粥,浑浊的米汤里只有几粒米。他蹲下身,袖口沾了泥也不在意:“老人家,这粥够喝吗?”

老妇人抬起布满皱纹的脸,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枯瘦的手抓住苏御的衣袖:“陛下?您是陛下?” 她突然哭起来,“俺们这日子苦啊!儿子被抓去当壮丁,儿媳妇病死了,就剩俺和俩孙娃……”

苏御喉头发紧,对身后的京兆尹吩咐:“立刻调拨五百石粮食、三百件棉衣到城东,再派二十名工匠,带着木料修缮这些房屋,务必在三日内让每户都有像样的门窗挡风寒。” 他从怀中摸出两锭银子,塞进老妇人手里,“先去买些米,给孩子熬点稠粥。”

老妇人捧着银子,突然朝着窝棚方向喊道:“狗蛋、丫蛋,快给陛下磕头!是陛下救了咱们啊!”

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跑出来,怯生生地跪下。苏御连忙扶起他们,摸了摸孩子冻得通红的脸颊:“以后有难处,就去京兆府找李大人,说是朕让你们去的。”

接下来的半月,长安城里每天都能见到苏御的身影。他在农舍里和老农讨论墒情,在军营中与士兵同吃糙米饭,甚至亲自带着工匠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桥梁。朝廷的告示牌每日更新:今日发放救济粮三千石,明日修缮贫民窟房屋五十间,后日将有西域商队带来药材…… 一桩桩实事让流言不攻自破。

朝堂之上,苏御推行的 “荐贤令” 让寒门士子有了出头之日,被贬斥的清官重新起用,贪腐的官员被抄家问斩。当周衍捧着新造的户籍册上奏,说各地流民已陆续返乡时,素来严苛的御史大夫也忍不住赞道:“陛下以实心行实政,天下归心矣。”

江湖各派的态度也悄然转变。青城派送来缴获的暗月盟密信,点苍派贡献出祖传的《山川防御图》,就连一向中立的昆仑派,也派使者送来三坛百年雪莲,说是 “为将士疗伤所用”。

暗月盟几次试图在城中散布瘟疫、制造恐慌,都被早有防备的守军挫败。当最后一批潜伏的暗卫被揪出时,从他们身上搜出的传单,已无人再相信。

一个月后,长安城的晨雾散去,露出湛蓝的天空。西市的胡商打起了新的幌子,贫民窟的窝棚变成了整齐的瓦房,城门口的公示板上,最新的消息是 “春耕农具已备好,每户可领铁犁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