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都来围观,里三层外三层,有的举着孩子,有的踮着脚,嘴里不停念叨:“这铁盒子还能盖三层?真能行吗?”
“执行长要住这儿?跟咱们的房子一样,都是铁的!”
保罗站在脚手架上,拿着喇叭喊:“大家放心!这集装箱都是加固过的,用旧钢条做支撑,比木房结实!第一层是办公区和接待室,第二层是执行长的卧室,第三层是小仓库,放文件和物资,一点都不浪费!”
石头带着工人往集装箱上焊钢条,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却笑得很开心:“咱们用的钢条都是从废弃卡车里拆的,木板是旧木屋换下来的,连水泥都是沙西市工厂的边角料,总共花不了五千美元,比阿力贪的军费零头都少!”
阿力和巴老也来了,站在人群后面,脸色难看。巴老拄着拐杖,小声说:“这索菲亚是想跟咱们对着干,想用个铁盒子立威,显得她与众不同?真以为能压住咱们?”
阿力冷笑:“等着看,三层的铁盒子,夏天热得能死人,冬天冷得像冰窖,她住不了多久就得搬出来!”
他们没敢靠近,看了一会儿就走了。百姓们没注意他们,都盯着官邸的建设,有的还主动帮忙——老人搬来旧木板,妇女送来水,孩子们帮着捡钉子,空地变成了热闹的工地。
5月5日,第一层的集装箱拼接完成。保罗在侧面开了两扇大窗户,装了玻璃(从废弃建筑里拆的),又在门口搭了个小台阶,用的是旧砖头。接待室里摆着几张木桌和长凳,都是作坊工人做的,桌面还留着木头的纹理;办公区放了张鲁迪时期的旧木桌,上面摆着索菲亚的《理想国》和鲁迪的遗像。
“您看,这样行不行?”保罗带着索菲亚参观,心里有点紧张。
索菲亚走进接待室,摸了摸木桌,又看了看窗户外面的广场,笑着说:“很好。比我的公寓亮堂多了,还能看到百姓路过,这样才像‘执行长的地方’,不是高高在上的官邸。”
石头也跑过来说:“第二层的集装箱明天就能吊上来,咱们在中间加个楼梯,用钢条焊的,结实得很!”
百姓们看到第一层的样子,更期待了。一个老人拉着索菲亚的手说:“执行长,您这官邸好!不花哨,跟咱们的家一样,咱们看着心里踏实。”
索菲亚心里暖烘烘的——她没搞特殊,百姓都懂。这官邸不是“高调”,是“透明”,让百姓看到她的办公环境,看到她和他们住一样的材料,才能真正拉近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