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夏凑近细看,见案头摆着个粗陶碗,里面盛着些棕红的干货,棱角分明,正是八角。
她心里一动,指着碗问道:“掌柜的,这八角是从外地运来的吗?闻着格外香。”
摊主闻言笑了,拿起一颗八角递过来:“姑娘是外乡人吧?这哪用从外地运!咱陵县后山上就长着大片八角林,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每年秋里采摘了晒干,镇上人家卤菜、做豆干,都用这个。”
这话让张小夏吃了一惊——她在清水镇时,偶尔见杂货铺卖八角,都说是从南边远路运来的,价格不便宜,当地人也不会吃,卖的并不好,大部分都被她买了。
没成想陵县竟藏着这样的宝贝,还只是在本地流传,外人竟不知晓。
她再看那卤水豆干,忽然明白过来——难怪这卤香这样纯正,原是用了本地新鲜晒制的八角。
用竹筷夹起一块豆干,弹得能微微晃悠,咬一口,紧实却不柴,卤汁的咸香里裹着八角特有的辛甜,在嘴里散开,带着黄豆本身的清甜,越嚼越有滋味,那股八角香不冲不烈,恰好衬得豆干愈发醇厚。
旁边是臭豆干,乍闻着有股独特的“臭”味,凑近了却带着发酵后的醇香。
摊主说发酵时也会加少许八角粉提香,烤好后外皮焦褐,内里软嫩,那股“臭”味里藏着淡淡的八角辛香,配上辣油,鲜辣中多了层回味。
最边上的白豆干虽朴素,但若用来炒,配上一点切碎的八角,也能让寻常的家常菜多几分独特的香气。
“咱这八角啊,只在镇上和周边几个村子用,没往外运过。”摊主一边给她装豆干,一边絮叨,“后山的林子不大,产量够自家用就好,再说也没人想着往外卖。姑娘要是喜欢,回去时带点八角,卤菜、炖肉都好用!”
张小夏拎着油纸包好的豆干,又买了一小包八角,指尖沾着卤香与八角的辛香。
摊主见她对八角感兴趣,告诉了几个产八角村子的名字,让她有空可以去看看。
真是意外之喜,如果能降低八角的成本,她的铺子就可以更挣钱了。
小夏捏了一小块卤水豆干放进嘴里,边走边吃。
这陵县的水养出了好豆干,后山的八角又给这份美味添了魂。
可惜两个镇子之间距离有些远,来回跑的工夫不划算,不然小夏都想弄些豆干回去卖,太好吃了。
小夏拎着油纸包刚回客栈,就见院里已经聚了不少人。
陆寒野穿着一身玄色暗纹长衫,宽肩窄腰,褪去了昨夜厮杀的凌厉,多了几分清俊,脸色也比早晨好了不少。
淑云已换了身利落的布裙,见她回来,立刻迎上前:“小夏,你可回来了,大家正等着呢。”
王员外一个同行的富户并肩站着,手里摇着折扇,正低声说着什么。
赵清儿则倚在廊下,穿着一身艳色衣裙,见张小夏进来,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眼神里满是不屑。
“人都到齐了,那就出发吧。”陆寒野抬眼扫过众人,目光在张小夏手里的油纸包上顿了一瞬。
小夏过去,把油纸包递过去,“陵县的特产,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