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天气不发生剧烈变化,计划就不做大的调整。”方牧最后总结道,
“之所以定在三天后,一是让大家,尤其是浩哥和磊哥,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和心理调整;
二来,我们自己也需要充分休息,储备体力。现在已经是深冬,野外探索不同以往,低温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他这话勾起了众人的回忆。
上一个冬天,他们还只能蜷缩在养猪场里,整日围着灶房里面的火炉,根本不敢踏出大门半步。
相比之下,如今能够主动规划外出探索,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冬季,对于养猪场据点来说,通常是相对“清闲”的时节。
绝大多数作物无法在露天生长,只能在搭建的小型暖棚里种植一些耐寒的小白菜和大蒜。
大部分农田需要进行翻土休耕,或者至多是在附近后山开辟一些新的梯田,劳动强度远低于春播秋收。
尽管与“蚂蚁”建立了联系,王勇诺也承诺会提供一定程度的粮食支持,但所有人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牢靠”。
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这个小团体能够存活至今的基石。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飞快流逝,转眼便到了行动前夜。
傍晚,周延铮和白池在仓库里进行了最后一次装备检查。
安防组四人的标配是各携带一把加装消音器的微型冲锋枪和一把92式手枪作为主副武器,同时每人还根据个人习惯配备了一把近战冷兵器,如打磨锋利的柴刀、削尖的钢矛等。
越野车的后备箱里,整齐码放着预先制作好的燃烧瓶,以及几罐用来引诱或干扰丧尸的猪血,这些都是之前外出抵抗丧尸得来的经验。
武器装备检查完毕,个人防护同样不容忽视。
安防组四人穿上了之前利用塑料桶、切割后的废弃汽车钢板等材料自制的简易防护服。
既不笨重,关键部位也能有效抵御普通丧尸的抓咬。
而王小磊和李浩然,则穿上了之前郑凡从县城Jc局带回来的,经过仔细消毒和修补的警用防弹背心,
外面还加装了用厚皮革和硬塑料自制的护臂和护腿,尽可能地将全身包裹起来,做到“密不透风”,最大限度降低受伤风险。
王小磊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沉重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可能用到的维修工具、检测仪表和少量通用零件,为明天的勘察做足了技术准备。
万事俱备,只待天明。
约定的出发时间是第二天上午九点整。
行动日清晨七点,天色还未完全放亮,凛冽的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
方牧和白池已经整装待发,他们需要提前出发,前往“中心驿站”接回雇佣的两名士兵。
此前,方牧曾通过电台询问,是否能让两名士兵提前一天过来住宿,以便第二天一同出发,结果通讯恰好被路过的顾南乔听到。
结果顾南乔立刻抢过话筒,对着方牧就是一通“火力输出”:
“哟,方大负责人,架子不小嘛!干脆我们直接派人去把水电站清理干净、维修好,再把电给你们接过去,顺便把你们也抬过来得了!”
方牧在电台这头被噎得直翻白眼,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改口:
“好好好,顾队长,我说错了。那我们明天早上八点前过来接人,总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顾南乔轻哼一声,算是放过了他,随即挂断了通讯。
正常情况下,开车前往中心驿站单程需要四十分钟左右,来回就是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时间还算充裕,考虑到冬天清晨光线不足、路况复杂,方牧和白池决定去的时候开慢一点,确保安全。
到了八点四十分左右,其余四位准备外出的成员——周延铮、郑凡、王小磊和李浩然,也都携带好各自装备,在石料厂的大门口集合,翘首以盼方牧他们返回。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引擎声和一声短促的喇叭声。
熟悉的越野车驶近,稳稳停下。
方牧率先从副驾驶座上跳了下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径直走到郑凡面前,挤眉弄眼地说:
“猜猜看,这次雇佣来的两位大神是谁?”
郑凡被问得莫名其妙:“‘蚂蚁’里面那么多人,我又不熟,我哪猜得到是谁?”
“嘿嘿,那你可真得好好感谢我。”方牧继续卖着关子,脸上的笑容越发得意。
“你到底在打什么哑谜?”郑凡被他弄得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就在这时,驾驶座和车后座的门同时打开。
当郑凡看清从驾驶座下来的那位士兵的面孔时,眼睛瞬间瞪大了!
“郑凡!”一个爽朗而熟悉的声音响起。
“竟然是你!”郑凡脱口而出,声音里充满了惊喜和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