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来自“蚂蚁”的地图,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养猪场这个封闭已久的避难所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它带来的不仅是困惑,更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外面的世界,似乎真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蚂蚁”,可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随即,方牧深吸一口气,从腰带上解下那台对讲机。
他熟练地旋动频道旋钮,先调到频道一,按下通话键:“磊哥,通知你小组的人,马上到监控室来召开紧急会议。收到回复。”
短暂的电流嘶嘶声后,对讲机里传来王小磊的回应:
“收到,马上到。”
接着,他又将旋钮调到频道二,重复着同样的话。
随即传来李穗岁温和平稳的声音:“明白,这就过来。”
王小磊和李穗岁,他们两个跟方牧一样,都是对讲机的持有者,也是养猪场的三个代表。
去年深秋,在物资相对稳定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十三人(加上汪玥)在简陋的灶房里召开了“第一届养猪场全体代表大会”。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深思熟虑,他们摒弃了模糊的集体决策以及个人独断专行,按照生存必需的核心能力,划分出三个职能小组,并各自推选出一位代表:
安全防御组: 负责石料厂围墙守卫、战术制定、危机应对。
经过不记名的代表选举时,方牧的票数意外地超过了经验丰富的周延铮。
尽管方牧曾一度极力推辞,认为周延铮才是众望所归。
可是周延铮却不这么认为,他按住方牧的肩膀,目光沉静:“一个好的领袖并不一定是队伍里面最能打的,但一定是队伍中最具决策能力的。虽然你年纪不大,但是思维活泛,即敢冒险但又不失稳重,是个合格的领袖。”
“是呀,如果经过公平投票选出来的代表都这么推让的话,那我们这个代表大会不就是个笑话吗?”郑凡也在一旁帮腔。
方牧最终在众人目光下,挠了挠头,便接下了这个安防组的代表。组员包括:白池、郑凡、周延铮。
接着是生存技术组: 负责食物生产、能源维护、设施建设、劳动力调配。
投票结果戏剧性打平了,王小磊与方牧父亲各得五票。
最后关头,方牧父亲主动退出:“小磊搭建的太阳能系统帮助养猪场存储更多食物,并且他懂得更多的知识,理应他当选。”
于是, 王小磊在沉默中接过了重担。
组员包括:大伯母、方牧父亲、方牧母亲、李浩然。
最后则是资源管理组: 负责医疗健康、物资登记分配、生活保障。
李穗岁凭借她那份记录得一丝不苟,条目清晰完整的物资账本,以及在张薇指导下科学制定的配给方案,毫无争议地当选物资管理组的代表。
组员包括:张薇(医疗)、王子涵、江子轩(后勤协助)。
当然还有我们的编外人员:汪玥。
为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避免信息混乱导致的恐慌蔓延,周延铮当时提出了对通讯改革方案:
三部对讲机,固定分配给三位代表,分别保持不同频道(一档:技术,二档:资源,三档:安防)。
第四部则常驻监控室,由当日值岗者使用,负责跨频道信息中转。
这套体系运行至今,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