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十六箭,“笃”的一声,箭尖终于牢牢钉进了十米外的木板中心区域。他长长吐出口气,手臂微微发颤,脸上露出疲惫但满足的笑。
郑凡早等得不耐烦了,一把抢过弓:“肾虚仔,看哥的!”他站到十米线,姿势远不如周延铮标准,但动作异常流畅。
搭箭,开弓,瞄准——动作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停顿。
“嗖——笃!”
箭矢稳稳命中木板,方牧眼睛瞪圆了,跑过去看看木板,又看看郑凡,满脸不信邪。
他捡回箭,重新摆好木板,把箭塞回郑凡手里:“再来!”
郑凡咧嘴一笑,也不废话。
搭箭,开弓,放!
“笃!”“笃!”“笃!”“笃!”
连发四箭,除了最后一箭擦着木板上缘飞过,其余三箭全部命中木板中心区域!
虽然散布比周延铮大了点,但这准头对于一个第一次摸弓的新手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连周延铮都看得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问:“郑凡兄弟,以前练过?”
“没有啊,周班长!”
郑凡把弓扔还给方牧,得意地甩甩手,“就刚看你射那几下,还有教大伙那会儿,现学现买呗!”
“厉害!”周延铮毫不吝啬地称赞,“这准头,很多新手使用专业的弓箭加上高强度训练,用了大概几周才能做到的。你这手眼协调和空间感,很有天赋。”
方牧接过沉甸甸的弓,看着郑凡那副“基操勿六”的嘚瑟样,再感受着自己酸胀的手臂,忍不住低声嘟囔:“哎,人比人得死……没天赋,干啥都费劲啊。”
有了弓,箭也得跟上。
时间紧迫,周延铮依旧是制作了一些简易版的弓箭。
箭杆选用长度在70-80厘米、直径约10毫米的笔直细藤条。
在篝火旁约三十厘米处匀速旋转烘烤,直至藤条表面微微发黄变硬,趁热用手将其尽量掰直。
冷却前涂上一层猪油,增加韧性和抗弯性。冷却后,在箭杆上均匀涂抹一层之前熬制的沥青胶。
箭头用磨尖的螺栓头代替。
将废弃的可乐瓶剪成约4厘米长、1厘米宽的细长条,充当箭羽。
三片箭羽呈120度螺旋角,小心地用沥青胶粘贴在箭杆尾部附近。
箭杆前端用刀劈开一个浅浅的十字口,将磨尖的螺栓头用力敲入、卡紧,再用浸透沥青胶的布条紧紧缠绕包裹数层,确保牢固。
在周延铮的带领下,众人在忙完养猪场的固定劳作后,便轮番投入到弓箭的制作中。
空地上,篝火噼啪作响,锉刀磨擦声、剪刀裁切声、藤条烘烤的细微噼啪声交织在一起。
每个人都专注着手里的活计,或尝试弯折弓臂,或小心粘贴箭羽。
偶尔有失败的叹息,也有成功的低呼。
天色彻底黑透,篝火的光亮也变得微弱,勉强能看清轮廓时,众人才放下手中未完成的部件。
但是这一天的收获还是颇多的,大伙在周延铮的指导下,制作完成了两把简易但结构完整pVc管反曲弓以及23支箭。
这数量,应付一次侦察行动,应该足够了。
疲惫感如潮水般涌上。除了需要值夜的人,其他人默默收拾好工具和半成品,各自散去。
一般这个时间点下,没有特殊情况下,大伙也就准备洗漱睡觉了,毕竟夜深也没有其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