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开始记录:“我来制定每日进展汇总机制,确保各部门同步但不过载。”
会议结束,众人退出系统。陆轩留在指挥室,屏幕切回测试监控画面。绿色曲线平稳上升,代表数据包正常传输。右下角倒计时显示:剩余69小时12分钟。
他拿起笔,在工作本上写下:
- 补丁封装进度
- 原型机物料清单
- 测试通过后立即启动小批量试产
半小时后,王志远发来一份压缩文件,标题为“通道优化模块封装进度v1”。附件里是代码结构图和接口文档。
陆轩打开浏览,重点查看兼容性说明。底层协议未改动,补丁独立运行,支持热加载。这意味着现有设备无需更换硬件,只需远程推送更新即可生效。
他拨通林娜电话:“把这份文档转给生产组和技术支持组,让他们今天开始准备适配方案。”
“要不要通知客户?”林娜问。
“不。”陆轩说,“等测试完成再说。现在只做内部流转。”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主控台警报轻响。系统提示:首轮72小时压力测试已完成,所有指标达标。
陆轩站起身,走到大屏前。测试通过的绿色标识正在跳动。下方一行小字显示:“累计处理请求1,247万次,平均延迟降低至18s,无致命错误。”
他按下通讯键:“王志远。”
“在。”对方很快回应。
“结果看到了。接下来封装修订版补丁,准备集成进原型机系统。”
“已经在做了。”王志远说,“封装完成后,先在测试机群部署一轮,确认无冲突。”
“时间?”
“最晚明天上午十点,能交出可用版本。”
陆轩点头,虽然对方看不见。
“辛苦了。”
“这是我该做的。”
通话结束,陆轩没有坐下。他盯着屏幕,看着那行绿色标识不断闪烁。指挥室灯光调成白天模式,设备运转声低而稳定。
林娜走进来,递上一份打印件:“这是市场团队草拟的初步宣传方向,按你说的两个标签做的框架。”
陆轩扫了一眼,放在桌上。
“先存档。等产品定型再细化。”
“孙明刚发消息,拨款申请已经提交,预计三点前完成审批。”
“好。”
陆轩转身看向白板。他在“技术验证”后面画了箭头,指向“产品定型”,再指向“市场预热”。三个阶段之间用直线连接,中间标出时间节点。
林娜问:“需要再开一次会吗?”
“不用。”陆轩说,“按计划走。有问题随时报。”
林娜离开后,指挥室恢复安静。陆轩站在主控台前,双手撑在桌沿。屏幕上,测试数据仍在刷新。下一阶段的同步准备已经开始,数据流正从技术组向生产端缓慢推进。
他的手指敲了一下桌面。
“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