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办。”林娜点头,“对方同意开放测试端口,但要求全程留痕。”
“正合我意。”陆轩看着大屏上的倒计时,“等审计团队到位,我们现场演示一次全链路压测。让他们拍下每一帧数据。”
清晨六点,外部安全团队抵达总部。两名专家携带独立检测设备,接入内网隔离区。他们的任务不是协助开发,而是以攻击视角寻找任何可利用的薄弱点。
赵宇带着技术骨干迎接,交接过程中没有寒暄。对方只问了一句:“你们最担心哪一块?”
“权限流转。”赵宇答,“尤其是在多级审批场景下,角色继承会不会产生越权。”
专家点头,立刻开始部署扫描工具。
与此同时,马亮传回一份加密简报。内容不多,只有三页:泰恒联现任项目经理曾在德国进修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回国后主导过两次大型政务平台迁移。其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稳定性高于创新”。
陆轩看完,把文件转发给赵宇:“他们在用国际标准包装本地垄断。所以我们也要用同样的语言反击。”
“明白。”赵宇回,“我们会把ISo\/IEc 质量模型纳入本次评审框架,确保每一项指标都有据可查。”
上午八点十七分,第一轮交叉验证结束。外部团队列出五个高危项,其中两项涉及第三方库的已知漏洞,虽未被触发,但存在理论风险。
“替换。”陆轩当场决定,“哪怕影响进度,也不能留隐患。”
孙明立即联系供应商,启动紧急授权流程。由于涉及定制组件,替换周期预计需要三天。
“我们只有四十八小时。”陆轩盯着进度条,“找替代方案,或者重写这部分逻辑。”
技术组迅速拆解模块功能。两小时后,一名工程师提出可用现有加密层重构通信机制,虽增加计算负担,但完全规避依赖。
“试。”陆轩说,“现在就上沙箱。”
模拟环境开启。新架构在三千并发用户下持续运行四小时,未出现连接中断或响应延迟。日志显示,最慢一次请求耗时四十五分三十八秒。
陆轩在白板原有目标下追加一行:
**目标:比对手反应快十二分钟**
他拿起内线电话:“通知运维组,明天上午九点,我要看到第一版服务流程简化方案。”
通话结束,他转身看向仍在工作的技术团队。
赵宇正带领小组逐行检查新提交的代码。屏幕上不断弹出静态分析警告,每一条都被手动确认或修正。没有人离开座位,也没有人讨论无关事项。
孙明坐在角落终端前,刷新着资金调度界面。新一轮拨款已经核准,备注栏写着“专项攻坚,即时到账”。
林娜整理完最新一轮会议纪要,将“零缺陷”标准嵌入对外合作模板。她顺手把打印件放进待签档案盒,封面标注“绝密-仅限核心组查阅”。
陆轩走回主控台,调出当前代码复核进度图。绿色区块缓慢推进,覆盖率达64%。预计今晚十一点前可完成首轮全检。
他喝了口水,杯子仍是凉的。
窗外天色渐明,城市开始流动。
战术推演室的灯依旧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