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一脚踹出黑道传奇 > 第977章 团队能力再提升

第977章 团队能力再提升(2 / 2)

“非常正确。”讲师点头,“经济压力越大,越需要替罪羊。这时候,外来企业就成了最方便的靶子。”

孙明迅速记下要点,随即提出疑问:“那我们在融资结构上是否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必须分散。”讲师回应,“而且要提前建立本地合作背书。有本土伙伴担责,风险才能共担。”

课程进入跨文化沟通环节,讲师播放一段谈判录像:中方团队按流程推进议题,对方代表却频频中断,谈家庭、聊天气,看似跑题。结果最后关头,对方突然松口签约。

“你们觉得奇怪?”讲师问,“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信任先于合同。不建立人情连接,再完美的方案也落不了地。”

林娜若有所思:“所以我们之前发的那些标准化安抚函,可能根本打不到点上?”

“很可能。”讲师坦然,“文字可以规范,但情感要因地制宜。一句‘我们理解您的担忧’,在某些地方是诚意,在另一些地方却是敷衍。”

马亮提问:“情报收集有没有文化禁忌?比如某些地区忌讳私下打听官员关系?”

“有。”讲师严肃道,“一旦踩了红线,不只是信息失效,还可能引发反制。你们的情报动作,必须嵌入当地行为逻辑中进行。”

一小时过去,没人起身。第二堂课紧接着开始,聚焦地缘政治对商业决策的影响。当讲到资源争夺如何演变为政策打压时,赵宇忽然意识到,过去他们只关注技术能否落地,却忽略了土地、能源、劳动力这些底层变量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原来我们一直盯着树冠,没看土壤。”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培训持续三天。每日清晨,会议室准时开启。陆轩全程参与,不打断,也不多言,只是听着,记着。每当有人提出困惑,他便引导讨论方向,让知识在碰撞中沉淀。

第四天,团队分工悄然变化。赵宇主动重构系统权限模型,加入多国法律适配层;孙明重新评估区域融资策略,划分高风险与缓冲区;林娜着手改写全部对外文书,增加文化语境注释;杨芳调整舆情响应机制,区分事实澄清与情感共鸣场景;马亮更新情报采集守则,标注各国法律禁区;黄杰汇总所有笔记,准备下周向全体骨干传达。

指挥中心内,气氛变了。不再是被动响应,也不是机械执行。每个人眼里都有了更深的思考痕迹。

第五天晨训结束,陆轩站在大屏前,调出全球布局图。六座城市的光点依旧闪烁,但旁边新增了一组标签:法规敏感度、经济依存度、文化契合值。三项指标交错成网,覆盖所有合作节点。

“我们现在做不到未卜先知。”他背对着众人说,“但我们至少能学会闻风而动。”

赵宇站在终端前,正将新学的合规框架导入日志分析模块。孙明翻动预案文档,插入地缘风险权重表。林娜逐条修改客户信函,加入本地化表达建议。杨芳删去原定宣传稿中的宏大叙事,转而设计真实案例叙述模板。马亮在情报系统中嵌入政策预警阈值,设置自动提醒。黄杰合上最后一本笔记,开始编排全员轮训时间表。

陆轩手指轻敲桌面,目光落在仰光节点的数据流上。那里曾是风暴起点,如今却被纳入新的认知体系。

他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

“接下来,谁还能说我们不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