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完成了首期培训课件的初稿,特意加入三个真实案例:岘港医院因负载突增触发预保护、达卡电工误操作导致系统自愈重启、仰光雨季电网震荡引发连续微调。她将这些做成互动问答,附在每一章节末尾。
黄杰打印出新的轮岗安排,亲自送到每位后勤人员手中。他在每张表格背面加了一行小字:“带一个人,等于多一双手;教一个人,等于多一条路。”
孙明重新核算了八个月内的支出计划,确保一线资源不受影响。他把展会支持、客户服务、情报监控三项列为不可削减项,其余开支全部压缩百分之十五。
杨芳联系合作方,确定专题拍摄时间。她特别叮嘱摄制组:“不要拍我们的人,去拍那些医院的技术员。他们才是真正的使用者。”
马亮收到最新情报:某境外企业试图注册类似“星辰护航”的服务名称。他立即上报,并启动全球商标备案流程。
整个晚上,没有人庆祝。也没有人停下。
陆轩靠在椅背上,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屏幕上的数据流仍在持续滚动。他伸手拿起桌角的《十年白皮书》草稿,翻开第一页,看到那句未完成的话:
“从生存到标准,靠的从来不是一时锋芒,而是……”
他没继续写下去,而是抽出笔,在下方添了一行新字:
“**第二,真正的技术,是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依然在前进。**”
赵宇忽然低声说:“第一组训练数据导入成功,模型开始初始化迭代。”
张涛盯着进度条:“预计六小时完成首轮分析。之后会自动生成三份优化建议草案。”
陆轩点头,目光重回主屏。三地绿点依旧闪烁,数据脉冲平稳流动。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沉稳。
林娜更新了内部培训系统,将“原理级理解”设为必修考核项。她点击发布按钮,系统提示:首批学员已接收通知。
黄杰确认所有轮岗人员都清楚新职责。他在调度日志上写下:“今日起,执行双人绑定制。”
孙明发送调整后的预算方案,抄送全体核心成员。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执行**。
杨芳收到摄制组确认函,拍摄将于明日启动。她回复:“记住,我们要讲的是别人的故事。”
马亮提交商标备案申请,同时标记出五个潜在模仿者。他在备注栏写:“重点关注其下一步动作。”
指挥中心内,键盘声不断,像某种无声的号角。
陆轩站起身,走到副屏前,放大一段刚刚上传的达卡设备运行日志。他仔细看着其中一次电压波动前0.28秒系统做出的预判响应,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再来一遍。”他说,“这次把阈值压低百分之五,看看它能不能更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