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迅速下达。技术组立即拆解试点数据,提取异常模式;张涛带队启动客户需求匿名调研,重点收集一线医护人员的操作反馈;林娜着手起草服务协议与对外声明;马亮深挖对手海外壳公司资金流向,寻找突破口。
整个指挥中心节奏陡然加快。键盘敲击声、通话指令声、纸张翻页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无声的冲锋。
深夜十一点,岘港第二台设备完成联网自检,信号绿点在地图上亮起。紧接着,达卡第三台也成功接入系统。
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两处新亮起的光标。他拿起笔,在战术板上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稳定性,不需要别人认证。”**
赵宇走过来,低声汇报:“算法模型已经开始训练,初步测算,预测准确率能达到82%以上。如果今晚能拿到更多真实波动样本,明天中午前可以出第一版测试程序。”
“推一把。”陆轩说,“把棉兰最近三次电压骤降的数据切片单独拎出来,喂给神经网络,重点优化瞬时响应逻辑。”
“明白。”
张涛这时拿着调研结果走来:“三家医院反馈一致,最担心的是设备突然死机导致治疗中断。其次是固件升级麻烦,每次都要厂家派人。”
陆轩听完,转身对林娜下令:“把‘自动热修复’功能加进星辰护航服务包。哪怕半夜断电重启,系统也要能在三十秒内恢复运行。”
“能做到吗?”林娜问。
“必须做到。”陆轩声音坚定,“我们不能让医生在抢救病人时,还要祈祷电网别出问题。”
林娜点头记下。她知道,这句话不只是技术要求,更是一种承诺。
凌晨两点,指挥中心灯光依旧明亮。大屏上,三座城市的设备状态全部显示为“在线待命”。数据流开始缓慢积累,像暗流涌动的河床,正悄然积蓄力量。
陆轩没有坐下。他站在主控台前,一手握着批过的“逆流计划”执行令,另一只手轻点屏幕,放大棉兰地区的电网波动频率统计图。
突然,一条红色预警弹出:
【检测到区域电网负载异常上升,预计十五分钟内出现电压波动】
赵宇立刻凑近:“是医院附近工厂加班生产,用电负荷激增。”
陆轩盯着倒计时,眼神锐利。
“这是第一次实战检验。”
“要不要手动干预?”张涛问。
“不动。”陆轩摇头,“让它自己处理。我们要看的,是它能不能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扛过去。”
所有人屏息凝神。大屏上的波形图开始剧烈抖动,电压值迅速攀升,逼近临界阈值。
设备响应时间进入毫秒倒计时。
九秒。
八秒。
七秒。
主屏突然刷新,跳出一组全新数据流:
【启动负载预测模型|触发前置补偿机制|输出电压稳定维持在220V±1%】
赵宇猛地抬头:“它……提前干预了?”
陆轩嘴角微扬。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