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陆轩一掌拍在桌上,“我们卖的不是机器,是信任。谁再提降质出货,就退出这个项目。”
会议室鸦雀无声。
“调备用资金。”他转向孙明,“扩建生产线,三班倒,优先保障核心功能模块供应。”
“可资金……”孙明迟疑。
“用吴峰担保的那笔过桥资金,不动本金,只动利息再融资部分。账目单独列,每日汇报。”
孙明点头记下。
张涛忽然开口:“我们能不能……把用户变成伙伴?”
所有人看向他。
“限量预售,首批一万台开放预约。同时发起‘用户共创计划’——收集使用反馈,邀请他们参与下一代功能设计。我们不单是卖产品,是建一个能呼吸的系统。”
陆轩沉默片刻,嘴角微扬。
“就按这个做。”
消息发布当天,预约通道开启不到十分钟,一万台名额全部抢空。用户留言刷屏:“我愿意等。”“请把我家的火灾隐患纳入下一轮测试。”“我能提供山区信号盲区数据。”
社交平台掀起新一轮讨论。#红色火花 不再只是一个产品代号,成了无数人寄托希望的符号。有消防站自发拍摄教学视频,教老人如何使用;有学校组织安全课,把终端当作教材;甚至有艺术家以此为灵感创作壁画,画中火焰与齿轮交织,如图腾般矗立街头。
第七日,当地科技产品销量榜更新。榜首赫然写着樊星阁新品牌名称,旁边标注:“上市七天,零退货,用户满意度99.2%。”
陆轩站在发布会后台,看着大屏上滚动的用户评价。一名消防队长说:“它不像工具,像战友。”
一个孩子写道:“我梦见它救了爸爸。”
林娜走来,递上最新报告。“主流媒体开始主动联系我们。三家电视台想拍纪录片,主题是‘从中国到南美,一台机器如何听懂人心’。”
陆轩接过文件,指尖划过“听懂人心”四个字。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拿起一台新下线的终端。外壳温润,火焰纹在灯光下如活火流动。他按下按钮,震动反馈清晰有力。
“这不是我们赢了市场。”他低声说,“是我们终于让世界听见了声音。”
发布会开始前五分钟,张涛匆匆赶来,手中拿着刚打印的社交媒体实时数据。
“用户共创计划的第一批建议汇总出来了。”他语气急促,“有人提出增加盲文刻度,有人希望加入多语言家庭模式,还有一个退伍消防员建议……”
陆轩抬手止住他的话。
“让他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