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领命而去。
陆轩随即调出测试现场的首段无剪辑实录视频。画面中,当地工程师手持螺丝刀拆解主机,樊星阁技术人员站在三米外,双手垂立,全程未发一言。摄像头忠实记录每一个动作,连风扇转动的嗡鸣都清晰可闻。
“加个标题。”陆轩说。
张涛递上几个方案,他都没点头。
最后,他自己输入一行字:“他们说我们不敢测。现在,他们在测。”
视频上传至全球技术论坛,未做推广,未标品牌,仅附测试时间与地点信息。
半小时后,第一条回复出现:“真的放人随便拆?这胆子……有点大。”
紧接着,第二条:“我报名。只要你们敢让我进现场,我就敢写实测报告。”
第三条来自一位曾转发谣言的工程师:“之前我信了,因为看起来太像真的。但现在,我想亲眼看看假的是怎么被拆穿的。”
舆情曲线开始微妙偏移。质疑声仍在,但已有声音转向:“与其在网上吵,不如去现场看个明白。”
陆轩站在主屏前,看着数据流缓缓变化。他知道,这一战的本质,从来不是技术胜负,而是信任归属。
谁控制了解释权,谁就掌握了真相的定义。
而他选择交出解释权——不是退让,而是设局。
让对手的谎言在阳光下暴晒,让中立者成为见证者,让质疑者变成裁判。
这才是最狠的反击。
傍晚七点,孙明再次汇报:“律师函已送达秘鲁合作方董事会,对方暂未回应。但内部消息显示,其技术委员会已申请召开紧急会议,议题正是‘外部舆论对项目独立性的影响’。”
陆轩点头:“他们在重新评估的,不是我们的清白,而是谁在操纵他们的判断。”
他转身看向主屏,那段视频的播放量正稳步上升。评论区不再是一边倒的质疑,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讨论:“这个散热模组设计很特别”“他们连bIoS权限都交出去了?”“如果是假的,根本不敢这么干。”
陆轩拿起通讯器:“通知黄杰,明天测试开始前,把所有到场见证人的名字列出来,直播公布。不加修饰,不加头衔,只念名字。然后告诉他——”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如铁铸:
“开门,让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