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达后,作战室短暂安静。孙明从财务终端抬起头:“首期资金仍冻结,但一线补贴已全额发放。团队士气稳住了。”
陆轩点头,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两行字。互训工作坊即将结束,本地化宣传机制也已启动。轨道正在重新校准,不是靠强推,而是让彼此看见对方的路。
就在此时,林娜走进作战室,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的宣传册样稿。她在陆轩面前停下,翻开末页,指着一行极小的字体:“所有文化符号使用前,经独立第三方伦理审查。”她低声说:“审查机构用了马亮暗中联络的渠道,名义上是学术组织,实为情报合作方。万一被查出,会牵连整个项目。”
陆轩盯着那行字,沉默片刻,抬笔在旁边加了一句:“审查独立,责任共担。”然后合上样稿,递还给她:“发布。”
林娜转身离开,脚步沉稳。陆轩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河,樊星阁的标志在夜色中依旧清晰。他掏出手机,翻到一条旧短信,停顿几秒,删除,锁屏。
回到主控台,他调出外方技术主管的访问记录。昨夜凌晨两点,同一Ip段再次出现对中方接口行为模型的调取请求。他新建文件夹,命名为“q3-0847-e”,将日志拖入其中。
胡军此时发来消息:“外方代码中的冗余层,已记录完整逻辑链。备注命名为‘防御型代码’,存入内部技术档案。”
陆轩回复:“保留原始记录,不公开,不引用,只备查。”
他站起身,走向作战室门口。赵宇追上来问:“如果他们继续用流程拖时间,下一步怎么走?”
陆轩停下,手扶在门框上,声音低沉却清晰:“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推进速度。”
林娜在宣传部办公室打开最终版发布会ppt,光标停在开场页。画面中央是一组交错的线条,一边是传统编织纹路,一边是星轨轨迹,交汇处写着一行字:“我们不是来定义你们的,是来和你们一起定义未来的。”
她按下保存键,抬头看向窗外。夜色深沉,文化艺术中心的灯光刚刚亮起,像一座沉默的灯塔。
发布会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投影设备。幕布缓缓降下,露出背面的一行手写标记——那是布展工人留下的施工编号,歪斜的数字旁,被人用红笔加了一句话:“这次,别再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