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升级系统防火墙,设置三级验证机制,并将所有远程访问请求转为手动审批。同时,在审计日志中添加“行为模式分析”模块,自动标记非常规操作。
“从今天起,任何越界行为,不管是谁,系统自动冻结权限,并上报作战室。”他对着技术组宣布,“我们不是在防技术漏洞,是在守底线。一旦底线失守,后续的麻烦远比单纯的技术漏洞难以解决——那将是信任的崩塌和系统的溃散。”
林娜回到宣传测试间,召集全体客服人员。新话术模板已下发,她逐句讲解:“第一句,语速放慢,字字清晰;第二句,强调‘授权’与‘标准’;第三句,回归服务本身,不绕弯。”
模拟测试重启。客服人员按新方案应答,客户反应明显改善。一名年长客户听完后直接说:“原来是樊星阁的,那没问题,我信你们。”
测试结束,林娜调出录音波形图,对比客户提问时的语调起伏。她发现,当“樊星阁”三字出现在首句且伴随停顿,客户确认率最高。她立即在模板中加入“首句后停顿0.5秒”的操作指引,并标注为“强制执行项”。
一名年轻客服低声问:“如果客户直接问‘你们是不是樊星阁’,我们能不能说‘是’?”
林娜看着她,没有立刻回答。片刻后,她说:“你们可以说‘是樊星阁的团队’,也可以说‘是樊星阁授权的服务方’,但不能说‘我们不是樊星阁’。记住,我们的身份,不是由客户定义的,而是由标准定义的——我们代表的是标准,不是标签。”
她合上笔记本,走向陆轩办公室。门未关,她站在门口,听见他在打电话。
“锁汇执行后,立刻启动对冲预案的评估流程。我们不能只防下跌,也要防反弹。”
“是,陆总。”
林娜轻敲门框。陆轩抬头。
“新话术测试完成,客户确认率提升至81%。”她汇报,“但问题还在——他们不在乎流程,只在乎是不是樊星阁。”
陆轩沉默片刻,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我们就是樊星阁”六个字。
“从今天起,所有对外服务团队,统一身份——樊星阁合作服务平台。名称不变,但所有客服人员,对外自称‘我们是樊星阁团队’。”
林娜一怔。
“不是模糊,是强化。”陆轩目光如铁,“他们要的是归属感,那就给他们归属。但必须建立在标准之上。谁服务,谁负责,谁代表樊星阁。”
林娜点头,记录指令。她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快了半分。
孙明在财务室完成锁汇操作。系统提示“交易执行成功”,资金缺口从23%降至8%。他立即更新财务模型,将新数据同步至作战室大屏。同时,在“汇率缓冲池”下方标注“动态评估,每日更新”,并设置自动提醒。
他打开风控系统,看到“建议关联对冲工具”的提示。点击查看详情,发现需支付额外手续费,且对冲周期较长。他犹豫片刻,选择“暂不启用”,但将该选项置顶,并设置每周自动提醒。
“我们能控的,是节奏。”他低声自语,“不能控的,是贪婪。而贪婪,往往藏在看似理性的选择背后。”
下午三点,三方负责人再次汇合作战室。赵宇汇报:“双线审计系统已稳定运行,权限越界警报未再触发。所有文档输出任务均在隔离区完成,核心系统零介入。”
林娜提交:“新话术模板已全组培训,模拟测试确认率稳定在80%以上。所有客服人员明确身份表述,不得擅自简化。”
孙明展示:“锁汇已完成,资金缺口收窄至8%。财务模型更新,每日动态监控汇率与支付状态。”
陆轩逐一确认,点头。他走到主屏幕前,输入身份验证,调出进度控制系统。界面提示:“跨模块数据未同步,是否手动推进?”
他按下确认键。
进度条开始跳动——39%……40%。
数字定格在40%,红光转为绿光,系统发出轻微提示音。
作战室一片安静。赵宇看着权限日志,林娜翻着话术记录,孙明盯着财务模型。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轨道重新对准了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