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写资源分配策略,将调度验证周期从动态调整改为固定节拍,每整点五分执行一次,与AI运行时段彻底错开。新的逻辑不再依赖预测,而是建立在绝对同步的基础上。
“这次,是根除。”他说。
代码上传,系统重启。
黄杰和赵宇再次进入机房,逐台确认新固件加载状态。胡军守在主控台旁,手始终没离开物理断电开关。林娜将“服务器时基校准完成”更新至进度表,标注红色对勾。
上午九点整,陆轩拿起桌上的相框,放进“稳如地基”四个字。红框黑字,棱角分明。他把它放在指挥台中央,正对主屏幕。
“开始七十二小时压力测试。”他说。
系统全速运行。数据流如江河奔涌,调度指令密集下达,AI模块自主决策,协议段无缝拼接。监控曲线平滑延伸,无锯齿,无抖动,无任何异常波动。
第十小时,测试仍在继续。
第十五小时,所有节点保持同步。
第二十小时,张涛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手指还在无意识敲击桌面,模拟代码结构。
黄杰坐在角落,翻看记录本。他看到自己写的那句“风扇停转前,cpU占用率突增至97%——非正常负载”,忽然意识到,那天的异常,或许正是敌对势力在试探系统边界。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主屏幕。
曲线依旧平稳。
第二十八小时,赵宇发现一台服务器的散热风扇转速略有下降。他立即进入机房,检测发现电源回路电压微降,源于线路接头氧化。他重新紧固接口,更换备用风扇,耗时十八分钟。
机器恢复运行,测试继续。
第三十四小时,张涛突然起身,冲向终端。监控日志显示AI模块在凌晨三点零七分出现一次毫秒级延迟,虽未触发崩溃,但偏离了零抖动标准。
他调取该时段的调度日志,逐帧分析,最终锁定问题源头——一次突发的数据批量写入操作,短暂占用了时钟同步通道。
“不是硬件。”他说,“是数据流管理策略需要微调。”
他立即修改Io优先级分配规则,将非核心数据写入操作延后处理,确保时钟信号通道始终畅通。
第四十一小时,系统再次回归完美同步。
第五十六小时,黄杰在oLd_GhoSt-07号服务器上发现主板温度异常升高。他拆机检查,发现内部积尘严重,散热通道堵塞。他用气泵清理,更换导热硅脂,重新组装。
机器重启,温度回落至正常区间。
第六十三小时,无人离岗。每个人都在岗位上坚守,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位置。疲惫写在脸上,但眼神依旧锐利。
第七十一小时五十九分,主屏幕上的测试倒计时显示:00:01:00。
陆轩站在指挥台前,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张涛的手指还搭在键盘上,黄杰的记录本摊开在膝头,赵宇靠在椅背闭目养神,胡军的手仍贴在断电开关旁。
主屏幕上,曲线如刀削般平直。
最后一分钟。
倒计时归零。
系统未崩溃,未重启,未出现任何异常。
压力测试完成,稳定性达标。
陆轩抬起手,轻轻抚过相框边缘。
“我们做到了。”林娜低声说。
陆轩没回应。他盯着屏幕,忽然发现第七十二小时整点时,AI模块有一次极其微弱的响应波动——幅度不足0.1毫秒,几乎可以忽略。
但他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