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打开文档开始记录。会议通知模板刚调出,她便将主题句加粗,字体放大,置于页面中央。
她看了一眼右下角的时间戳。
02:17。
和上次修改共享文件的时间一模一样。
指尖悬在键盘上,她没有立刻发送。而是将页脚备注栏展开,输入一行小字:“上次修改时间:02:17”。
发送键按下前,她抬头看了眼战术板。
“因时而动”四个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重。
陆轩站在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他没有看风景,而是盯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影子。
那双眼睛里没有慌乱,只有警觉。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来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危机来临时,你是否还能看清自己原本要去的地方。
李刚带着安保组完成最后一次巡检,走进指挥室时正听见会议通知。
“临时会议?”他问林娜。
“紧急策略会。”林娜说,“主题是‘我们做的,还是用户要的吗?’”
李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问题问得好。”
他走到战术板前,看着被划去的“以行证言”,又看向新写的“因时而动”。
“陆哥这是要改道了。”
“不是改道。”林娜低声说,“是校准方向。”
李刚点头:“只要人还在,路总能走通。”
胡军从监控台起身,路过时看了一眼主屏。绿色信号依旧布满屏幕,像一片静谧的森林。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片森林底下,根系正在悄然断裂重组。
马亮重新调出发射器最后一次传回的数据包,逐帧解析。负载波动的频率、振幅、衰减曲线,全都指向一个结论:对方不是在试探系统,是在模拟市场崩溃场景。
“他们在预演我们的失败。”他自语。
孙明坐在财务终端前,开始拆解现有投入的成本结构。每一条支出线都被标注风险等级,红色越来越多。
林娜将会议通知发至全员邮箱后,打开加密日志备份系统。她把“异常访问_0806”文件复制到新目录,命名为“循环模式_初筛”。
她知道,有些危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期性的。
就像潮水,退去时你以为它走了,其实它在积蓄力量。
陆轩回到指挥台,调出项目全周期时间轴。原定里程碑如钉子般固定在时间线上,整齐有序。
他抬起手,准备拖动调整。
指尖悬停在屏幕上,没有落下。
他知道,这一动,不只是改时间表,是改思维模式。
从“证明我能行”,到“我要行得对”。
从“让他们看见光”,到“让光照对地方”。
他收回手,转身走向会议室。
门推开时,第一缕晨光正斜射进来,落在空荡的会议桌中央。
椅子尚未坐热。
投影仪待机灯闪烁。
林娜最后一个进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会议议程。
陆轩站在主位前,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开始吧。”他说。
“我们做的,还是用户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