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翻查日程。“过去两周,三次技术论坛,两次接受采访,都在强调‘自主可控’和‘技术主权’。语气比以往激烈。”
“他在喊救命。”陆轩嘴角微扬,“他知道有人要动他的项目,但他不能明说,只能靠舆论造势。”
他站直身体,声音沉下。“那就给他递刀。张涛,准备一份‘技术优化建议书’,不提合作,只分析他们现有系统的瓶颈,尤其是边缘计算延迟和自适应学习效率问题——正好是他们最弱的环节。三天后,以樊星阁研究院名义,公开发表。”
“公开?”李刚一愣,“不怕他们直接抄了去?”
“抄?”陆轩冷笑,“他们抄得动吗?我们只给结论,不给实现路径。他们要是真能复现,也不用找我们了。这份建议书,既是投名状,也是试探。如果cto接招,说明他还想守住技术底线;如果莱曼压下,说明他们只想走捷径。”
计划敲定,行动迅速推进。
建议书发布当天,德国时间凌晨三点,施耐德内部邮件系统出现异常流量。马亮的情报网捕捉到,cto办公室在十五分钟内调取了建议书全部技术参数,并转发给七个核心研发成员。与此同时,莱曼的助理致电法务部,询问“是否构成知识产权泄露”。
陆轩看着实时监控屏,嘴角微动。
“他动了。”
张涛点头。“cto不仅看了,还连夜组织了内部研讨。他们技术团队在暗网论坛发帖,试探‘破界’系统的算法结构,但没人敢明问。”
“说明他们心动了。”孙明笑道,“而且,他们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早就看穿了他们的困境。”
陆轩站起身,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远处樊星阁大厦的灯光依旧未熄。
“接下来,等他们出牌。”
就在此时,林娜快步走进,手中拿着一份加密传真。
“慕尼黑总部刚发来紧急函件。cto亲自签署,邀请我们提前启动技术对接,时间由原定的三个月,压缩至六周。地点不变,但增加一项议程——‘联合技术白皮书发布’。”
陆轩接过传真,目光落在签名上。笔迹刚劲,末尾有一道轻微的顿挫,像是书写时情绪激动。
他笑了。
“不是他们想快,是有人逼他必须快。”
李刚沉声问:“我们接吗?”
陆轩将传真轻轻放在桌上,转身面向指挥中心大屏。六大战区的数据流依旧平稳,南美前线刚刚传来新一批系统验收通过的消息。
“接。”他声音不高,却如铁锤落砧,“但条件要改。白皮书可以发,但必须注明‘樊星阁研究院主导算法架构’。另外,派驻人员增至五人,包括一名财务审计代表。”
“审计?”孙明一怔。
“防内鬼。”陆轩眼神锐利,“既然他们内部有蛀虫,我们就光明正大地查。他们敢让我们进,说明cto还有底气;他们若拒绝,那就说明整个合作都是骗局。”
命令下达,团队再度运转。
当晚,陆轩独自留在办公室,翻开新一批调研报告。他在“亚洲市场布局”一页上画下重重红线——施耐德在东南亚仅有两家代理,且近三年无新增订单。而在印度,其工业客户流失率高达百分之四十。
他提笔写下:
“技术可共享,市场必争夺。
他们缺的不是方案,是落地能力。
而我们,正好有。”
合上本子,他拨通马亮电话:“明天开始,启动‘影子计划’。重点监控莱曼的海外资金流动,尤其是东南亚方向。我要知道,他有没有在那边埋棋子。”
电话挂断,办公室重归寂静。
陆轩站起身,走向门口。走廊灯光微亮,他脚步沉稳,背影如刀削。
最后一盏灯熄灭前,他停下,回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
指尖,轻轻划过东南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