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你们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的项目,平均落地周期比行业标准慢47%。”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设备延迟进场,融资迟迟不到位,当地合作方多次投诉。不是技术不行,是执行不力。”
对方代表眼神微闪,未接话。
“我们不需要急于合作。”陆轩关掉投影,直视对方,“但机会窗口不会永远开着。如果你们还在等批复,那我们可以等。等你们的总部想清楚,等你们的资金到位,等你们的渠道打通。”
他停顿片刻,语气一转:“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对方眉头微动:“什么方式?”
“第一阶段合作,我们不谈核心权限,也不谈技术授权。”陆轩从文件夹中抽出一份新方案,“我们共享部分非核心专利,用于项目运维和系统优化。你们负责提供50%的本地融资,并开放分销渠道。项目收益,我们按比例分成。”
会议室陷入沉默。
技术顾问低声与代表交谈,语气急促。代表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显然在权衡利弊。
“这……需要内部确认。”代表终于开口,“尤其是资金和渠道的承诺,不是我能单独决定的。”
“可以。”陆轩点头,“你们有一天时间。明天这个时候,我要看到你们的初步回应。”
对方起身告辞,动作略显仓促。
林娜送他们出门,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张纸。她快步走进办公室,将一张会议纪要草稿放在陆轩桌上。
“他们落下的。”
陆轩低头看去,纸上是对方代表的笔迹,铅笔写就,字迹潦草:“渠道压力大,需尽快落地项目。”
他盯着那行字,良久未语。
窗外,乌云裂开一道缝隙,一束光斜射进来,落在桌角的提案上。封面上,“共赢模型”四个字清晰可见。
陆轩伸手,将提案轻轻合上。
他拿起电话,拨通张涛:“准备第二阶段预案。他们撑不了多久。”
电话挂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远处工地上,钢架林立,吊臂缓缓转动。一辆运输车正驶入工地,车身上印着樊星阁新项目的标志。
他凝视片刻,转身走向会议室。
门推开时,张涛、孙明、李刚已在等候。陆轩将那份草稿放在桌上,推至中央。
“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拿技术,是怕拿不到结果。”他声音沉稳,“现在,轮到我们定规则了。”
张涛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
陆轩站在白板前,提笔写下三个字:反客为主。
笔尖落下,墨迹浓重,像一道斩断旧局的刀锋。
运输车在工地中央停下,车门打开,一名工人跳下,走向调度室。
他的工装左胸口袋里,露出半截黑色U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