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把五个月的事,压缩到三个月。”陆轩语气坚定,“我们不是在做常规升级,是在打破行业标准。误差控制、响应速度、能耗比,每一项都要做到业内顶尖。”
孙明补充:“资金方面,我们已预留专项研发预算,设备采购按计划完成,服务器集群今晚就能上线。”
“但人员呢?”另一名技术主管开口,“启明只派了两名外围工程师,核心算法团队至今未介入,我们单方面推进,后期对接会有断层。”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陆轩走到窗前,望着楼下正在调试设备的技术团队:“他们不来,我们就自己上。短期目标,由我们主导;长期目标,才是真正的联合突破。”
他转身,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长期目标——三年内,推出全球首个全自主绿色能源施工体系,实现从设计、建造到运维的全链条智能化。”
“这不只是技术突破。”他声音渐扬,“这是重新定义行业规则。谁掌握这套体系,谁就掌握未来十年的绿色基建话语权。”
“可启明会同意吗?”有人低声问。
“他们现在不同意,不代表以后不会。”陆轩目光如炬,“当我们拿出第一份成果,当我们的系统比他们的快30%,成本低40%,他们会主动找上门。”
李刚咧嘴一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樊星阁速度’。”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短期目标定为:三个月内完成模块化平台原型开发,六个月内实现试点项目落地;长期目标则明确为全自主绿色能源施工体系的自主研发与全球推广。
散会后,陆轩独自留在会议室。他走到白板前,凝视着那行“全自主绿色能源施工体系”,久久未动。
手机震动。
是马亮的消息:“启明技术总监办公室今早召开紧急会议,关键词:‘算法共享试点’‘跨部门协作评估’‘外部合作优先级调整’。”
陆轩盯着屏幕,嘴角微扬。
他转身走向窗边,俯瞰整座研发中心。工人们仍在忙碌,设备调试的指示灯闪烁不停,服务器机房的冷却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这座建筑,正在苏醒。
他拿起对讲机:“林娜,通知所有研发组,今晚八点,召开第一次技术协调会。主题——绿色能源模块的初始架构设计。”
“收到。”对讲机里传来清脆的回应。
陆轩收起对讲机,走向电梯。电梯门即将关闭的瞬间,一名技术员匆匆跑来,手里抱着一台调试日志记录仪。
“陆总,刚发现三维扫描仪的校准参数有个微小偏差,我们正在重新校验。”
陆轩点头:“查清楚,别放过任何细节。”
电梯门缓缓合拢,镜面映出他沉静的面容。
楼下,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由黄转绿,第一组数据流开始上传。